俗话说,“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潮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许多灿烂深厚的文化内容、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而广济桥,在众多璀璨的文化明星中仍然是耀眼夺目的一颗。
南宋时期,太守曾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支船架为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为“康济桥”,这就是广济桥的前身。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于后二十年时间里,数位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西桥十座、东桥十三座桥墩的建造。东西桥建起之后,中间仍以浮舟连接,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之后随着朝代更迭,广济桥经历了兵火连天、年久失修、翻新重修等岁月洗礼,于明朝时期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并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随着历史变迁,至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广济桥承载着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潮州政府两次对桥体进行扩建并多次修缮,国务院也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造桥工艺上,广济桥采用“浮梁结合”的形式,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同时桥上的桥屋桥亭可以为桥梁以及过往行人减少风吹日晒,既方便行人赶路,也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而且广济桥的取材造法也尤其讲究。因潮州地处东南沿海,雨水偏酸性,为防止雨水侵蚀,广济桥全部桥墩采用大青麻条石有规律的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全是卯榫。
在艺术成就上,许许多多诗人面对广济桥有感而发。比如“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的美丽胜景,比如“万家连舸一溪横,深夜如闻鼙鼓鸣”的热闹景象…因为造桥难度之大,民间还流传出许多造桥的传说,比如仙佛造桥、王源除怪石、吴府公祭水…
广济桥蕴含的深刻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地域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在历史发展的大河中承担过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的今天,它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潮州市也通过给予广济桥以保护和发扬,使其能够更加长久持续的在城市、国家、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江南第一桥”的独特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0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