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我们小组来到南京非遗文化体验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记忆,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载体。
进馆我们便观看了雨花茶制作技艺。南京雨花茶始于清末南京紫金山,属绿茶类,其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便有记载,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从制作步骤上,老师着重讲解了采摘的重要性,采摘对炒制好茶非常重要,它既是优良茶树栽培的结果,又是茶叶加工的开端。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鲜嫩匀度要求高,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茶叶长度为2到3厘米。老师展现采摘时的方法是提手采摘,即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鲜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投入茶篮中。要求芽叶成朵,不能采碎,不带蒂头。现代雨花茶传承人陈盛峰先生经过长期实践和潜心研究,系统上总结了雨花茶手工技艺。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传承才使雨花茶得到了更好的发扬。
到南京云锦展馆后,讲解老师就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展开介绍,其传统技艺主要有“妆花”、“织金“和“金宝地”等。妆花锦展品中最突出的便是其用色变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二三十种,图案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织金锦,花纹图案全部用金线或银线或金银线并用织成;金宝地锦,花纹图案全部用金丝织满地,再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辉映的花纹。无不体现其庄重华丽。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遗留下来的大量云锦实物对于研究中国纺织品的发展历史、探索纺织品的织造工艺、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取向和审美观念,以及历代职官制度、服饰制度和工匠体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可以为中国工艺史、科技史、文化史提供实证材料,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展馆往上,展览的是南京内画。南京内画以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内画在海内外被誉为“鬼斧神工”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内画的创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它区别于外画的是:首先作画顺序相反,内壁反着书画,外壁才能是正顺序; 其次壶口小限制书画的操作,内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不但要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为内画创作的不易,故而当一件精品呈现出时,才俞显珍贵。老师细致展示了清风墨竹鼻烟壶,以其为例,此鼻烟壶不过手掌大小,竹竿竹叶精细清晰,既展现了南京内化的魅力所在。
接下来的金陵剪纸展览中,金陵剪纸的风格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剪纸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很高的美学价值。它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艺术形式非常优美。它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形成了独有的南京地域风格。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门笺等品种,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金陵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
从体验角度而言,南京微雕给予团队大多数同学体验感最深刻。南京微雕可在不同材料上进行雕刻,例如象牙、珍珠、贝壳、金、银、铜、铁等,要求材料质地细腻坚韧。我们团队选择以砗磲为材料体验微雕。老师摆出的工具材料有夹具、刻刀、涂笔、抹布、锯子、台钳、砂纸等。我们借助放大镜,屏住呼吸,用刀具在砗磲壳上雕刻。借助放大镜在食指尖大小的贝壳盖上进行雕刻,刻的字直径不过三毫米。在这当中微雕体现的技艺,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体雕和平面书画雕,平面书画雕也叫“微刻”是凹进去的,属于“阴雕”一类,而立体雕则指“圆雕”属于阳雕一类。
又让人记起初中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核舟记》,其讲的是明代有一位微雕名匠王叔远,能在一寸大的一枚油橄榄核上雕出苏轼赤壁泛舟图,其中有可以开启的门窗及案几人物等,生动地再现了 “大苏泛赤壁” 的情景,作品虽小,又不失造型之精美,真可谓巧夺天工。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同时对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中华文化传播贡献了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07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