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人物采访篇|禾场上家庭农场负责人邓春生:创十星,立乡风;建农场,促振兴

来源: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作者:湘潭大学赴清溪村帮扶团

人物采访篇|禾场上家庭农场负责人邓春生:创十星,立乡风;建农场,促振兴

7月7日下午三点,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赴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帮扶团(以下简称帮扶团)迎着骄阳,从周立波文化故居出发,前往禾场上家庭农场负责人邓春生邓伯伯的家中进行采访调研。邓伯伯一家不仅经营着禾场上家庭农场,而且还被村上评为“十星文明家庭”,是村里的模范家庭。帮扶团在邓伯伯的院子里就“三农”问题同他进行了深度交流,在采访过程中,邓伯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帮助帮扶团成员们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解码清溪村的“新山乡巨变”。

一、紧跟社会风向,争做文明先行者。

“我本身是共产党员户,之前还被评为了‘卫生清洁示范户’‘谢林港镇五好家庭’等等称号,我那一双儿女,儿子现任村干部,负责宣传和党建工作;女儿虽远嫁岳阳,但生活幸福。”邓伯伯自豪地说道,“特别的是,在维护村容村貌方面我也积极配合工作,之前还担任了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积极参加了一个当地特色的组织,该组织主要负责协调群众之间的矛盾,劝导不文明的游客,有突发的气象灾害也会及时派出紧急行动小组。现如今,这个组织办的有声有色,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了福利,解决了群众很多内部的纠纷。”通过与邓伯伯的交谈,帮扶团的成员们可以看出邓伯伯是一位紧随时代浪潮,积极响应社区号召的“新型青年”。的确,邓伯伯岁年庚花甲,但身体依然健壮,在一些前线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二、转变经济体系,争做产业领头羊。

“我想起了好像沾着在禾场上、谷仓里、山茶下和荷塘边的童年的种种记忆。”周立波所著的《山乡巨变》中写道。这也是邓伯伯家庭农场名字的由来。邓伯伯在采访时说道:“乡村振兴要有产业,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所以我才决定着把原先的农业开发公司重新打造一个‘禾场上家庭农场’,其实我本来是想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当地为响应政府号召,创新性地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方案,并与我取得联系最终落实了这项计划。而农场名字采用《山乡巨变》中的‘禾场上’三字,也是为了增加文化宣传效应,体现浓厚的周立波文化”

三、助力乡村振兴,争做百姓造福者。

当谈到农场盈利的问题时,邓伯伯指出他们农场是今年才建立的,缺少经验,经营体系和盈利模式还不成熟仍在摸索当中,农产品也还没到走向市场的时候,所以现在盈利虽然有但是并不高。他们当下的目标主要是改善当地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现在的小朋友们懂得鸡鸭等是如何养殖的,稻谷是怎么种来的,提高他们的对世界认知水平;并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相协调,树立榜样力量,带动其他村民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邓伯伯计划在农场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造福当地百姓。

图 1为帮扶团成员正在采访邓春生伯伯

采访过后,帮扶团成员与邓伯伯一同进行了合照。相机中,邓伯伯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一定是对清溪村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笑容,一定是对自家农场未来经营成功充满决心的笑容,一定是作为清溪村一份子为清溪村黎民百姓谋幸福充满自豪的笑容。帮扶团的成员们一致认为,无论是国之重匠,还是像邓伯伯这样的投身乡村发展的普通老百姓,都值得为他们点赞。

图 2为邓春生伯伯与帮扶团成员的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12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铸牢社区疫情先锋岗 着力打造疫情防控红堡垒
在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当下,为进一步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网”守住基层社区防线,增强人们信心,凝聚群众力量,2022年7月9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向着太阳出发”疫情常态下心理状况调研实践队成员来…
“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参观小博士幼儿园——绘小朋友眼中的英雄
7月9日,“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小博士幼儿园。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加深对少年先锋队的了解、培养对少年先锋队的感情,提高入队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入队进行时,争做时代新人,迈出人…
参观革命烈士故居
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牢记并传承革命烈士的功绩是我们当代人的使命之一。为了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党史,用党…
多措并举惠企利民 做实帮扶成效显著
为深入了解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服务类小微企业通过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扶持以及在自主创新中所取得突破与成就,7月7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河南省平顶山市、信阳市等地服务类小微企业发展成就观…
支教第一天
(岭南师范学院“曦望”社会实践队通讯员李浪琪)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曦望”社会实践队今天正式开启三下乡第一天!2022年7月9日10时整,我们正式召开曦望社会实践队开班仪式。随着国歌响起,校领导班…
疫情就是命令 行动彰显担当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工作内容,关注不同地区社会工作者的心理状况,切实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7月9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向着太阳出发”疫情常态下心…
政策扶持解困境 企业发展添活力
为深入了解在政府扶持下服务类小微企业取得的发展现状,7月7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河南省平顶山市、信阳市等地服务类小微企业发展成就观察暑期实践调研团成员于河南省南阳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首…
一师数统三下乡 | 多彩课堂,童心绽放
7月9日清晨,当阳光刚潜入玉华中学,教学楼处便传来阵阵朗朗书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润星泽”教育关爱服务团为小朋友们进行了第一天的授课。教授了《墨韵书香》书法课、《知心‘乡’伴》心…
扬明村西瓜之帆,赴乡村振兴之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特色农产品依靠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快速发展,成…
抗疫有我,共克时艰
为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区基层抗疫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切实、稳固地推进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的实践工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向着太阳出发”疫情常态下心理状况调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