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7月3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图书馆门口举行“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7月4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越乡村振兴服务队”从佛山市跨越两百多公里到达河源市和平县墩头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提供社会责任感。7月6日上午,岭越乡村振兴服务队走进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墩头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崇德第,志愿者们为纷涌而至的小朋友们上课讲义,为乡村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绘画课。经过几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和志愿者们逐渐熟络,在课堂上也更加畅所欲言。志愿者今天的课题是《“我”心中的墩头村”》,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理想家园的样子。一位同学的奶奶在接送小朋友的过程中,对志愿者表达了强烈的感谢,感谢志愿者们可以来到如此偏远的地区给留守儿童们上课,带来一些新奇的知识。一位同学在纸上画了火山喷发,火山的岩浆弥漫在外太空,天空中不时有陨石飞落,还有很多外星人。大幅的三张画纸很快被同学们画满,还意犹未尽。
为了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志愿者们来到梅园书屋参观古迹,书屋墙上挂着先人的画像,墩头村出过许多名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极大贡献。去参观时志愿者们看到屋檐下有几位阿婆正在娴熟地坐在传统木椅上用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进行编织墩头蓝结绳。曾春雷先生告诉志愿者们:墩头结绳代表的是编制着对佩戴者的祝福,传统的墩头结绳技艺编制一顶帽子需要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春雷先生将墩头结绳技艺进行了更符合现代需求的改编,使用新的绳子进行编制,更改之后编织一条墩头结绳手绳仅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时间。目前墩头结绳已经具有初步的产业流程:研学。即小孩子们来学习墩头结绳的编制技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商业化。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志愿者们与市文化局领导进行深入交流沟通,交流了如何对于墩头蓝的复兴计划实现落地。市文化局的领导对于志愿者们下乡推动文化建设表示了强烈赞同与支持,并告诉我们如今国家重视文化发展,需要大批人才来实现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新一代人代代相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行走在田间地头,停留在村民心头。”在和平县墩头村,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越乡村服务振兴队通过实践的方式,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从书本走向实地,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其中包含关爱留守儿童、慰问老人、党史宣讲、趣味游园会等多个项目。将传承党史故事的理念融入宣讲中、将志愿服务与关爱留守儿童高度融合。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号召同学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田野上挥洒青春的汗水,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书写靓丽青春故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2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