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巢湖学院三下乡:访名师名角 赏黄梅风采

来源:巢湖学院“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美丽安徽”戏曲调研实践团 作者:王荣荣 巢湖学院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为进一步传承黄梅戏,展现非遗文化独特风采,帮助成员进一步了解名师名角眼中的黄梅戏,6月20日,巢湖学院“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美丽安徽”戏曲调研实践团前往安庆市再芬黄梅公馆进行采访调研。经过前期联系,成员们有幸采访到安庆黄梅戏二团著名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萍。

名师名角 自我革新

采访中,李萍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线下黄梅演出被迫暂停,但再芬黄梅公馆的演员们从没有停止练习,剧团上下由领军人物韩再芬带队,各司其职,毫不懈怠,积极调动全体成员,保证练习不中断,争取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优秀黄梅戏演员。同时,她说到疫情对于剧团是困难也是宝贵经历,在疫情期间,再芬黄梅公馆多措并举,采用新兴传播方法,与安庆文化局联手开拓云剧场,借助抖音直播实现黄梅演出,通过录制发布短视频,极大提高了黄梅戏的知名度,帮助更多人了解黄梅戏,通过与线上观众互动,了解观众需求,从而实现自我革新,帮助剧团实现未来新发展、新突破。

磨练本领 桃李满园

提到黄梅戏的传承,李萍结合自身经历与再芬黄梅公馆对演员的要求表示,剧团始终坚持上班,过去剧团的一贯制度是前一天有表演则新一天可休息,而现在的剧团则要求演员每天上班练功,要求演员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磨练过硬本领,实现自身纵深发展,剧团成员也积极配合剧团的各项安排,多数成员在上班前便自发前往练功房“练私功”,良好的风气帮助剧团在竞争中实现突破,在比较里争获双赢。此外,谈及自身经历时,她表示在四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她始终把每日练功看作第一要务。自十五岁进入剧团,能够将热爱的黄梅戏化为终身从事的事业,她十分庆幸,也很感激在年少时遇到领头人韩再芬,帮助她一步一步走进黄梅戏的世界,在黄梅戏中追寻自我,与黄梅戏相互成就。她感慨,是舞台赋予了她别样的力量和良好的精气神,正因为多年来,她在“生旦净末丑”多重角色中锻炼自我,提高能力,增长本领,才能够一步一步将热爱转化为事业,可见传承其力量之大,同时再芬黄梅公馆也积极在少儿艺术团中寻找可造之才,挖掘适合从事的孩子进入黄梅戏童子班,有效帮助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截至目前,童子班练习已卓有成效。

戏曲传承 历久弥新

问及李萍自身对黄梅戏的了解,她说到,黄梅戏自民国时期为人所知,当时只是小范围传播,建国时期由于严凤英才有一定的知名度,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传播到香港、东南亚等地,黄梅戏其自身兼容并包,与话剧、歌剧兼收并蓄后迎合多种年代,满足各类需求,由此黄梅戏实现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2012年“戏曲进校园”政策的推行,帮助黄梅戏进入国内多所高校,培养出一大批年轻观众和演员,真正实现了台上台下共为一体,她表示,传承黄梅戏不能仅依靠黄梅戏从业者自身努力,也应该着力培养观众,在看戏的观众上下功夫,依靠年轻人,借助自媒体,帮助黄梅戏走向年轻化。

对于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再芬黄梅公馆也有自己的努力,例如,将演出舞台搬到国外、采用英语等多类语言表演黄梅戏,帮助黄梅戏走出国门。据了解,再芬黄梅公馆馆长韩再芬成为继梅兰芳之后又一被美国国会收录戏曲的中国戏曲家,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黄梅走出国外的自信心与光明前景。

在剧本编创方面,再芬黄梅公馆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前些年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推出一系列扶贫曲目,被中央调为地方示范性演出,在编创上大胆扶持年轻人才,着力挖掘能够与时代并进的新兴人才,实现编剧、编曲、配戏、服装等全面年轻化,使年轻人成为黄梅戏发展的主力军,这一理念也是韩再芬率先推出并要求推行,李萍表示韩再芬不仅是艺术家更是出色的管理人才,由此帮助再芬黄梅公馆持续性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3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以致用!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添新翼

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高涨,传统文化亟待传承与创新的当下,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推动桂平杖头木偶戏活态传承的实地调研活动……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致力于为其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桂平杖头木偶……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为其传承发……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最新发布

走进岭南“周庄”,感受武术氛围,领略古镇美景
顺德有着浓厚的尚武氛围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影响着一代的武术爱好者,孕育出咏春拳一代宗师陈华顺、名震南粤的“两广棍王”陈当绵以及威震省港澳的“讲手王”黄淳梁等一批又一批名闻中外的武学大师。7…
献青春力 护母亲河
今年暑假前夕,我很幸运地通过了“河小青”豫见青绿队的面成功地加入了实践团这个大家庭。回想这二十几天以来,有苦也有乐,有悲又有喜,但是正因为如此,这段日子才倍显珍责和美好。这二十几天以来,我在实…
体味武术精粹,传承武术精神——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纵观中国武术史,无疑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7月3日,为了深入了解佛山武术文化,岭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岭南湛队”来到佛山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之一的南武堂,体味武术精粹,学习武术精…
海与霞呀
海与霞作者:秦钰琳7月9日,接着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沧澜”社会实践队到了天成台度假村,来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浪花,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去,天和海连在一起,…
走进小学,暖心助学——稚苔社会实践队
走进小学,暖心助学——稚苔社会实践队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稚苔”服务队于2022年7月9号来到阳江市阳西县上洋中心小学,进行为期14天的三下乡活动,开展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数学等课程,促进三四年级的学生艺体发…
岭师红帆学子下乡记:新的故事,新的思考
第一幅墙绘的进度已经走到了尾声,在台风的影响走远之后,我们才算是正式开始墙绘的工作,跟一般晴朗天气下的墙绘活动不同的是,我们从工作开始的前几天都一直在下雨。墙绘进展的速度跟我开始所预想的情况不…
汽院学子三下乡:武当武术,中华瑰宝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韵实践团队于7月3日上午来到武当道教传统武术馆进行走访调研。…
岭师红帆学子下乡记:墙绘的小故事
转眼间,三下乡已经过去了一半。在这几天当中,天气也有所好转,我们墙绘组的进展也慢慢有了起色。但是中途出现了意外,刚开始的铺上的大色块还没干透就开始下大雨,即使我们尽力的挽回还是被大雨冲掉了,把…
沂蒙寸草心,心系孤寡老人
7月9日,山东建筑大学“逐梦青春”队参与下华庄村寸草心志愿服务,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空巢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7月9日上午…
稚苔社会实践队三下乡见面会
7月10日上午,为促进学生对“三下乡”活动的了解及调动队员们支教的热情,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稚苔社会实践队伍在阳江市阳西县上洋中心小学展开了见面会活动。见面会活动进行中(廖晓婷摄)活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