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聆听党员故事,赓续红色使命
(通讯员 胡子涵)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曲园学子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红色使命。2022年7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忆峥嵘”社会实践队伍成员来到江苏南京的老党员刘中华家里进行访谈,听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做好红色基因的接力传承,发扬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刘中华是江苏省龙潭监狱一名即将退休的民警。近年来,疫情不时反复,防控从不懈怠。对于监狱民警来说,管理大批犯人,更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大年初一,刘中华主动请缨加入第一批封闭值班,在单位一待就是大半个月。甚至在他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执勤,不再多休息一天。他说自己的座右铭就是“疫情不退我不退”,所以临近退休的他始终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不怕寂寞,不畏艰辛,不辞辛劳。执行制度不折不扣,管理罪犯不偏不倚。“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刘中华是这样说的。三十多年的警察生涯,他荣获了诸多荣誉,多次荣登《江苏警视》、司法报等刊物,受到江苏省司法厅的表彰。
在成为一名警察以前,刘中华曾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1984年前往老山前线。身为班长,带领一个班开辟通路,绕道敌人后方吸引兵力,坚守住前线的1072高地。因做出突出贡献,荣立三等功。提起那段峥嵘岁月时,刘中华不禁动容地唱起一首《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正是献给自卫反击战的战士们的,也是每一个越战老兵心中深藏着的爱国情怀。“和平年代,谁会想到要打仗呢?但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们每个人临行前都要给家里留一封遗书。后来听别人说我母亲天天在家里哭啊。”打仗的艰辛和危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现在那些年轻人啊,值个夜班就叫苦叫累了,我跟他们说当年我们在猫耳洞里埋伏的时候,十个人挤在一个小洞里,几天几夜没吃没喝,夜里还要轮番站哨,丝毫不敢打瞌睡。”当时,许多战士都得了“疲劳症”,浑身无力,连枪都端不起来,可是还得咬着牙运送一批又一批的物资。一百多斤的钢材,几十里的山路,都靠着战士们用双手双脚运到前线。
刘中华拿来一沓厚厚的老照片,里面都是战地记者记录下的在越南前线时战士们的日常生活。有修筑电网的,有挖战壕的,有搬电话机的,还有占领敌人高地后大家的合影。看着这些老照片,又勾起刘中华不少的回忆。他提起当年写血书要求上前线的志愿兵们,有的牺牲时才刚满18岁,有的是万元户、司令员的子女,本有大好的前程,生活衣食无忧,却毅然决然地走上战场,拿起钢枪。许多战士牺牲后,带回家里的只有一张照片而已。刘中华提起那时候有些实在攻不下来的阵地,就临时组建敢死队去进攻,前面一个倒下了,后面一个接着向前冲锋。在那种情形下,也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人顾及着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他们都是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
在访谈的最后,刘中华对实践队的志愿者提出了谆谆教诲。他希望现在的青年一辈能够了解现在的四海升平是来之不易的,要懂得珍惜这份和平,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让这一伟大精神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曾经手握钢枪,戍守边疆,如今扎根警营,改造服刑人员。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刘中华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的老兵精神,永葆忠诚担当的入警初心。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鼓舞了一批批民警干部,也激励着后辈的莘莘学子。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继往开来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牢记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从新时代的召唤,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35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