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从悠悠传统中来,到茫茫田野里去 ——记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农耕文化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作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团委 学生会

农耕历程犹如一部厚重的歌诀从古吟咏而来,也如一脉奔腾的河流从古蔓延至今。为更好地调研、宣传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资源,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农耕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同时更好地将农耕文化融入理论宣讲与假日学校课堂,推动农村文化进社区,促进城乡联动协调发展,7月9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暑期“三下乡”特组织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前往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进行学习调研。

重庆市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由退休老教师刘映升先生自建而成,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分为室内室外两大区域。室外为大型石制农具展区及实践教育基地,室内包括农业生活馆、农业生产馆、民风民俗展厅三部分。该陈列馆如同一本隐藏于城市森林中的古朴书籍等待世人耐心翻阅。刘映升先生一家也始终坚守在这方记载着乡情的故土,代代相传着“留住乡愁、爱我故乡”的精神。

图为队员们与刘刚馆长和郑清儒老师在陈列馆的合照。杨茜/供图

农耕史悠悠,古人智慧深

走进陈列馆后,首先呈现在队员们眼前的是一个传统的农家小院。院中景致随性自然,颇具淳朴之美。稍作休息后,队员们便在陈列馆现任馆长刘刚先生的带领下开启了富有意义的参观之旅。

一件件朴素的农具,暗含着古人对于自然的探索思考,对生活的奇思智慧。犁、连盖、石磨、砻、镰刀、水车、戽斗、风车,在刘刚馆长的讲解下,一件件传统又陌生的农具在队员们的眼中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它们不再是一个个封存于书本中的僵硬物件,而是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刻内涵的劳动工具。比如犁,一种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耕地农具。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具之一,它伴着农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耕,见证着人们的辛勤与付出,也陪伴着人们的丰获与喜悦。又比如龙骨水车,一种用人力提水的灌溉用具。它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提水的过程,使灌溉变得更加轻松便捷。老馆长刘映升先生曾为其创作过一首乡土诗歌。一句“脚板磨破心磨碎,奈何久旱天不雨。”细节刻画了农事劳动的艰辛,一句“嘉陵江上龙饮水,百架水车上云崖。”更是生动描绘出了旧时用水车灌溉的农业劳作盛景。

图为刘刚馆长向队员们讲解馆内陈列物件。杨茜/供稿

在参观完农具之后,同学们在刘馆长的带领下观看了陈列馆的纪录片。蝉鸣、微风、稻香、盛夏,在纪录片的旁白声中,农耕与土地的故事不断沁润着队员们的心,也滋养着他们的灵魂。

稻草编长龙,回味旧风俗

与土地进行对话,利用它生长出的稻草编织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以巧手精心创造,怀揣认真学习的精神传承独特的民风民俗。在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有一项独具特色的艺术展示——草把龙:将毫不起眼的稻草编织成一条鲜艳多彩、灵动飞舞的长龙。草把龙不仅是旧时蔡家农业祈福的一种工具,也是旧时儿童的玩具。而刘映升先生为了留住儿时回忆、传承传统民俗,与其朋友合作回忆起了草把龙的传统制作方法,并将此方法传承至今。

在对草把龙的相关背景有个大致了解后,刘刚馆长热情地拿出了稻草和装饰草把龙的工具,带领队员们一起体验简易草把龙的制作过程。排列、缠绕、绑扎、固定,在刘馆长的操作下,干枯的稻草化作了栩栩如生的龙头。队员们也依照着刘馆长的指示,有模有样地编织缠绕。富有创造力的他们还充分利用了手边多样的装饰工具,为龙头加上了鲜艳的颜色、威风的双眼、长长的胡须……一条条简易却多姿的草把龙让队员们暂时地忘却了手机、游戏等现代娱乐。即使是面对传统的儿童玩具,他们也从制作草把龙的过程中获得了别样的快乐,更体会到了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图为队员们合作编织草把龙。杨茜/供图

为农知时节,古文绘诗句

“夕阳已下月初升,小暑才交雨渐晴。”以小暑节气为引入,侗云文馆馆主、书院经师郑清儒老师为队员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节气知识讲堂。本课堂旨在让队员们更好地将农耕文化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假日学校课堂中,为社区孩子们带去更富有文化内涵的趣味课堂。

郑清儒老师首先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小暑节气的内涵与特点。小暑之际气温升,此时盛夏正式来,风吹也带夏温至,南方抗旱北防涝。通过清儒老师的讲解,队员们对小暑这一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授课的过程中清儒老师还向同学们重点阐释了节气与农耕之间存在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得出天文历法,又通过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确定具体时间段内应从事的农事活动。因而了解农耕的前提是要了解节气。听到这里,同学们才真正了解了节气的内涵,也进一步领会了古人的智慧。

随后,在清儒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尝试用甲骨文“画”出诗句中所描绘的夏日之景。颜色点缀了诗篇里的文字,古文绘画出诗句里的意境,丰富多彩的颜色不仅装点了诗,也装点了队员们的记忆。研学活动之旅就在这样和谐活跃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队员们用甲骨文作画的场景。杨茜/供图

此次学习调研活动让队员们体验了城市生活外的乡村慢生活,获得了传统书本外的新知识,开阔了日常所见外的新眼界,可谓是受益匪浅。一位从小便生活在城市的队员在活动总结中说到,此次学习让他体会到了不同于科技智慧的传统劳动智慧,也正是这种劳动智慧创造了中华文明。另一位队员则是表达了他对刘先生一家传承精神的敬佩与感动,并表示今后会更加关注“三农”,学习农耕文化,并将所学的农耕文化更好地带到城市的课堂。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文化,耕田而食的生活传统哺育了华夏儿女。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当代青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青春力量为“三农”建设作出贡献;当代教育者更应不忘发展之源,不忘农耕之本,立足中国大地传承农耕文明、书写乡土故事,联系城乡区域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协调发展!

团委 宣传部

撰稿人:冯缘媛 伍思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42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分别于3月14日和3月28日下午成功开展红色观影活动。3月14日放……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青马工程”培训班于康美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展“礼仪赋能……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展,众多学生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次开展的公益手工展活……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福建理想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南安市……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心潮澎湃!闽南科技学院团学骨干认真学习热议两会精神

3月4日、5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次全国“两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为……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系统操作培训会

为进一步推动闽南科技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地实施,3月5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于康美校区菲华楼C102及闽南科技学院美林校区启慧楼2-201开展第二课堂系统培训会,闽南科技学院校院各……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开展2025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部署会议

为精准锚定2025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方向,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推动闽南科技学院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3月7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在图书馆2楼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部署会……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挺膺担当 志愿同行 | 闽南科技学院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来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学校迎评促建中心工作,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团委决定开……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以关怀为介,护生命飞扬 ——人文学院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生命守门员”培训

3月30日晚,人文学院组织2024级宿舍长、各班心理保健员参加“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培训。本次培训由应用心理…

最新发布

三下乡实践活动第四天
今天是来到塘边小学的第四天,渐渐地,我已经对这里的一切习以为常,仿佛身边的一切就好像我生来就有,我原本属于这里的一种假象,可惜不然,生命没有什么说来就有,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那是实践得出来的…
水渠环城,城水相依 ——水利学院节“开节并重,节护优先”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了调研焦作市孟州辖区内各大湖畔的水资源情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节并重,节护优先”节水护水服务团来到河南焦作进行实地的考察和采访。实践队来到实地后通过对当地水利局的相关文献得知孟州市的地势是…
救助小鸟
今天我们的队伍正式开始进行墙绘了,一行十个人坐车来到了墙绘的地点。因为有一面墙的前头有很多野草、树枝、枯叶等杂物。需要除草,清理杂物才能进行绘画。所以我们便动手进行了除草除杂的过程。在除草的过…
烟理学子三下乡之“鲜馥”小院
寿光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菜都”,蔬菜产业的实力在国内可以说首屈一指。依托着特色蔬菜农业以及强有力的产业,寿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并于2020年七月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平凡造就伟大
(指导老师:王佳乐,化工院通讯员:陈嘉悦)7月11日上午,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岳塘区霞光社区红色故事宣讲团在湘大周边进行了宣讲的线下宣传。下午,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岳塘区霞光社区红色故事宣…
来寿光,览各地植物
七月二号上午我们小队成员集结,来到了寿光高科技示范园,天气虽热,科技示范园的门口却流动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通过检票之后,我们首先进入了三号馆农事体验馆,馆内设有非遗文化、食物传统加工、儿童休闲娱…
集大学子“三下乡”:七彩课程助成长,筑梦李林新启航
中国青年网厦门7月7日电(通讯员林璐)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学生“三下乡”号召,发扬师范优势,与爱同路,切实做到党建引领关爱儿童、教育儿童、陪伴儿童,助力李林村教育振兴。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扬才实践队赴…
沪上探“双减”,轻负、高效行深远-快乐暑假小队活动简报(二)
快乐暑假小队活动日记(二)7月10日晚,我们小组第二次线上研讨如期举行。我们小组的五位成员在过去的一周中对“双减”主题进行了资料整理和思考,并将在此次研讨会议中分享初步确定的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互动内…
节水护水,西宁永不止步! ——水利学院“开节并重,节护优先”暑期实践队
位于祁连山脉怀抱中的青海省西宁市,虽地处湟水河滋养的高原谷地,但面对蒸发量远远超于数倍降水量的自然条件下,使得西宁市的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
青科大学子三下乡,见证农村新发展-第五天
2022年七月十一日,在距离下乡活动还有2天时,我们选择参观了埠落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后面有雄维两棵银杏树,树龄120年。雌树高13米,胸径130厘米,每年果实累累。雄树高13.5米胸径220厘米。2004年青岛市政府挂牌加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