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而“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南义初中初三学生呼美玲说到:“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政策,但是一旦在下雨天的时候,课后服务活动像剪纸等活动就会取消。而且一个星期只有一次,一个学期也没有几次。”
可见,在农村,双减政策下的农村教育依然让人担忧。要想追求这一双减政策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
学校老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过长的学习时间、减补课、减书面作业、减考试测验次数……并且考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长与投入减少了,如何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降而升?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能在有限的给定时间范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言以蔽之,即如何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即如何在一堂课中,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师生在课堂中教与学的投入包含四种最重要的维度变量:一是时间、二是教学设计、三是教学的具体实施、四是学生的参与度。这四种维度变量共同构成并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可以在保证作业质的前提下减少作业的量,让同学可以有更多时间来思考问题而不是胡任务。其次,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寓乐于教,让知识灵活而又深刻的进入同学大脑,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光靠死记硬背,这样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减课堂提质增效,就是高效课堂。因此,高效课堂就要将评价机制有效运用。将课堂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通过学习小组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等相结合,按月或按学期、按学年评出各类优秀小组和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一个人进步不算进步,以此促进学生一起努力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这样,双减政策的真正目的得以实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58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