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冯祝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雅·行知支教团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支教活动。7月12日,博雅·行知支教团成员在白水中学开展了第四天的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员根据白水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数学、物理、生物、实验等一系列理科课程,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亲身的实践中感悟科学精神,培养理性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博雅·行知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引入了许多互动环节,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性思维,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
物理来源于生活,始于生活,生活才是物理教育的源泉。物理课堂上,马诗婷立足于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向学生发问,如:“夏天,冰棍为什么冒白气?”“为什么吸管能吸出饮料?”“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往前倾?”等,引发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问题式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马诗婷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讨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学生们对生活中这些常见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对“相变”“压力”“惯性”等物理学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马诗婷再详细讲解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将自己讨论得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在不断地对比反思中,枯燥难懂的物理学概念变得简单易学。
杨小可设计了一系列简单安全、可实施性强的化学实验,将化学实验带入科学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化学的奥秘,培养理性思维与科学兴趣。紫甘蓝这一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许多学生都知道紫甘蓝的色素可以用来染色,却不知道紫甘蓝还有一种独特的特性——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课堂上,杨小可以紫色石蕊试剂和紫甘蓝颜色相同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紫甘蓝能否作为制备酸碱指示剂的原料?带着这一疑问,杨小可邀请学生上台,亲手制作酸碱指示剂。在动手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研磨”、“过滤”、“溶解”等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又极大地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在验证猜想环节,全班学生有序地围在讲台周围,目光紧紧盯着老师手中的试管。随着紫甘蓝指示剂一滴一滴滴入食醋中,原本无色透明的白醋变成了红色,学生心中的疑问也随着颜色的变化得到了解答。
10-12岁的学生处于智力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与思维的提高。“机器人能够做操、跳舞、踢足球,有的甚至还能与人交流,所以机器人和人一样也是生物吗?”。在生物课堂上,秦钰璇从学生的内心活动出发,以学生内心关于“人与机器人的区别”的疑问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秦钰璇多采用观察法进行教学。秦钰璇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了许多不同种类生物的生理活动的图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观察动力。在此基础上,秦钰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生理差异,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入”、“互动”、“反馈”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铸就了一堂既生动有趣又不失深度的生物课堂。
博雅·行知支教团的成员时刻牢记初心,因地制宜,从乡村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设计当地学生能理解、能接受的特色理科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理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面向未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博雅·行知的每一名队员一直奋斗的方向。用心耕耘、用爱浇灌,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学生理科思维,博雅·行知一直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60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