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研桐乡市强村富民的共富情况,并结合国家新发展阶段对于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7月7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风雅桐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核心,开启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要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筑巢引凤促共富
上午,实践团队前往崇福镇的东安村进行调研,对农创园的农创客尹海龙进行了相关采访,。桐乡崇福农创园2014年开园,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保姆式”孵化政策,吸引了不少像尹海龙这样的农创客入驻。从他口中得知农创园这个平台让他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花卉事业,不仅给了像他一样这样有梦想的农创客信心,也给当地经济注入了更多活力。即使在疫情期间,通过种植市政用途此类植物,也能保持自己的稳定收入。最后,尹海龙叔叔对团队大学生提出了期望:1、希望我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实践理论结合并进2、多了解农作物前沿产业,与时俱进3、要能吃苦,敢向前,高端花卉产品的自主研发还需更多年青一代的力量。
来东安村创业的“凤”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在建好农创园平台的基础上,又积极探索出了“共富大棚”模式,筑更好的“巢”,带动更多农民共迈致富路。从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中,团队得知,以“共富大棚”模式为媒介推行的“一地三金”致富政策盘活了村民手中的土地,村民土地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股份制改革“变股金”、农民群众务工“挣薪金”,“三金合一”使村民们对当前生活更满意,也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为进一步探寻桐乡市强村富民的特色路径,实践团队来到了乌镇的浙江道济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农业博览园),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了数字化农业模式下的智能温室、栽培模式(立体种植,以色列水培模式,气雾栽培,阳台农业,椰糠栽培等新型栽
培模式)、品种示范(嘉红100番茄新品种等)。
在团队思考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时,负责人说在打造“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高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农民根本,仍有贴近农民生产的方式方法。
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动力。通过“数字农业+互联网+人才驱动”的助推,进一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三增效应。,推动乌镇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及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前行。
当天下午,实践团聚焦“共同富裕”,走访了坐落于桐乡市的乌镇与石门镇,分别对董家茭白和石门湾“大米抱团”模式进行了访谈和考察,继续深入了解桐乡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之路。
一村一业,抱团共富
实践团首先来到乌镇的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团队成员对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进行了访谈。据悉,董家茭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植,采用双季茭白薹管育苗技术,以茭白抱团为主要模式,鼓励大户种植,为其提高提供技术与销售渠道的支持,张理事长指出,董家茭白始于1987年开始投入生产,由于当地地势落差较大,经济作物耐水湿的茭白就成了生产的很好选择,。近几年来,董家茭白最大规模在一万四五千亩左右,但由于劳动力匮乏的现状,目前的总规模在呈现减少趋势,;而在产值方面,目前主要持续在七八千万左右,。这现象反映出,城镇劳动人口增加的同时,村镇劳动力减少,更需要鼓励当代青年返乡创业,。在未来发展方面,需要更加精确掌握市场实时动态,新品种的研发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着力在肥料方面的创新,。采用茭白与鳖合理密度的同时养殖。,展开茭白-南湖菱生态种植新模式研究。茭白的种植与销售为石庄村的共富之路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随后,实践团前往石门春丽桥村考察,走访了石门湾粮油公司,在村干部陈宝国的讲解下,悉知了当地特色“大米抱团”致富路,。当地机械化的生产,把种粮小农户引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同时从农户手中流转的土地,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低收入农户以此获得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业薪金等收入,实现“一地三金”稳定增收,与之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一个村集体共富模式,陈宝国指出为更好带动附近村民奔向致富路,将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推广现代化生产模式,搭建共富擂台。
通过本次访谈,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浙江是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还同时激发了我们勇往直前,砥砺奋进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6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