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岭师学子走进田野,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岭师法政院“稻浪”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除此之外,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劳动教育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越发重要。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如何实施好劳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重要的任务之一 。这引发了人们“稻浪”社会实践队决定从三下乡活动入手,通过实际参与农业劳动,体验耕作过程,在劳动中挥洒汗水,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检验知识,以此发扬伟大劳动精神。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在每年的种稻季,总少不了峥角溪村村民的身影。7月11日,岭南师范学院“稻浪”社会实践队4名成员前往横山镇峥角溪村,走访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农耕实践活动,从实处继承并发扬新时代劳动精神。
深入体验农业劳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此次三下乡活动里,“稻浪”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都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调研组的4名队员们在峥角溪村村民的指导下,拿起农具对尚未疏整的稻田进行耕作。夏日来袭,天气较为炎热,而且翻整稻田又是个体力活,这对于大多数很少参与农业劳作的学生来说是个大难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虽然我们调研组的同学懂得一些理论,也知道耕种辛苦,但“稻浪”社会实践队的4名队员不怕辛苦,争相向农民们请教并积极投身于实践,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将这股子精神气传播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据了解,中国会出现耕地抛荒问题,与劳动精神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年轻劳动者不愿辛苦干活,而年老者由于身体原因不便参与太过繁重的农业劳作,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便招致了部分耕地的抛荒。
年轻劳动者为何会缺失劳动精神呢?这与当前普遍存在“重消费,轻劳动”的社会思潮有着巨大的关系。但是当下的高校劳动教育还有着许多弊端,如形式化严重、学生的劳动意识还不够深刻坚定等,而学校课程中也存在着很少涉及真正的实践活动,学校活动与劳动实践较为分隔等问题,导致部分青年劳动者没有树立好正确的劳动观。由此看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部分刻不容缓。而此次在三下乡活动中作为年轻一代的4名队员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行径,激发了许多年轻人的劳动精神,发挥了劳动育人的综合价值。
光荣属于每一个劳动者
在大家热火朝天地参与农耕活动时,一名独自收割水稻的老奶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通过交流后得知原来是老奶奶的家里人都没有时间来收割稻谷,她不得已只好自己拿着收割机收割成熟的稻谷。但即使如此,她也没有停止收割稻谷。据老奶奶说,这片稻谷她已经收割了一天半了,如果今天割不完,明天再割,实在不行,后天再割。
“人们常说,一粒稻谷要10滴汗,我觉得不止10滴汗,要100滴汗,不容易啊!”老奶奶这么说道,在场的4名队员对此都有着很深的感触。民以食为天,正是由于有这些劳动者们的无私奉献,广大人民才能过上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在对待粮食的态度上,可谓是令人大开眼界。
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显示,保守估计,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无疑是触目惊心的。有部分人觉得,浪费点粮食无伤大雅,还能刺激消费。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上是没有从长远去考虑问题的。当下生活条件渐渐变好,许多人都没有真正体会过在耕地上的生活,他们并不清楚农业劳作的艰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必要性。高校劳动教育必须要落到实处,定期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进行劳动实践。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学生心中树立劳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由此可见,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课是必不可少的。
中央党校教授赖德胜说:“有人类就有劳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社会。过去我们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持续稳定,这被称为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背后实际上就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大脑,使财富得到涌现,因此人民才过上美好的生活,整个国家才能够欣欣向荣地发展。”劳动创造幸福,劳动的光荣属于每一个劳动者。
(初审/黄淑君 复审/陈国威 终审/赵欢 撰文/张萌、黄淑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74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