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奠基业
栉风沐雨踏征程
历久弥坚守初心
奋发有为担使命
7月13日,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百年青春,绘梦长虹”实践团队前往霞坞村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军樟和集贤祠,感受古今伟人的责任与担当。
烈士纪念馆
青山犹在,绿水长流。行走在郁郁葱葱的乡间小路上,看着周围村民安宁而富足的生活,“百年青春,绘梦长虹”实践团的成员们不免回忆起八十多年前守护这里的英雄志士们。
回望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一代代英雄前仆后继,挥洒自己的热血,为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而战斗。而浙西开化作为方志敏等人创建的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更是为这场战斗输送了无数的新鲜血液。三省七县,英烈辈出,开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赤色大旗,三百六十多名党员慨然赴死,悲壮捐躯。
循着这段沉甸甸的历史,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实践团来到了霞坞村村口,一下便注意到了路边大石上鲜红的三个大字——“红军樟”。抬眼望去,湍急直下的河水旁,一棵百年古樟静静地矗立在一边,仿若一位阒然蕴藉的期颐老人,阅尽风霜烟火;而它那生机勃勃的样子,却又如正值壮年,树干上的青苔不过是他历经岁月洗礼的战衣,绿的发亮的树叶一丛丛一片片皆是它怒放的生命。百余年的时间于这棵古樟树仿佛只是过眼云烟,赋予了它岁月的沉淀,那是一种厚重的力量,使得它能继续屹立百年甚至更久。
“红军樟”,这是后人对它的尊称,是后辈们对它见识过的那个时代的崇敬与怀念。它曾在这里给予红军战士们指引,为战士们撑起一片阴凉,提供一些依靠。而今天,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们也同样站在这片树荫底下。它不仅是一棵树,不仅是霞坞村的路标,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着一批批青年从它脚下经过,见证着开化的兴盛,见证着这个中国的从危难关头走向繁荣昌盛!
白云苍狗,八十余年已匆匆飞逝;草木有灵,古樟树的树荫仍庇佑着仅一路之隔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大自然的巧合与历史的巧合相撞,不由得令人动容。
推开纪念馆的大门,实践团的同学们便看到了院子右侧的雕塑群像。为首的一人扛着党旗,镰刀锤子的标志赫然显现出来;身后一人高昂着头颅吹响号角,呼唤战友为他们鼓舞士气;后有老农戴着斗笠举着长枪,面向敌人的方向;还有怒吼着朝天开枪的,背着炸药包的,身子前倾举着刺刀向前冲的,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最让人难以忽视的,是他们帽子上那颗鲜艳的红星,在铜像身上也仍然在熠熠生辉。
步入内室,中堂陈设着三座英烈雕塑和红军烈士纪念馆序,墙上挂着方志敏等先辈的题字,笔法遒劲有力,尽显共产党人风姿。
而在左右两侧的房间中,则陈列着开化县许许多多英勇就义的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
程树奎(1905——1935),西坑村人,1934年秋开始参加地下工作,1935年在突围中中弹身亡;程吉奎(1908——1936),西坑村人,1934年冬加入红军游击队,1936年在休息时被敌人包围,突围中不幸中弹身亡;余云凤(1917~1936),何家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在国民党“清缴”中不幸被捕,十月份,年仅十九岁的她英勇就义;余雪庆(1911——1935),霞坞村人,1934年冬加入地下工作,次年时十二月被敌人逮捕,杀害在霞坞水口桥头;余宝庆(1912——1936),霞坞村人,1936年七月加入游击队,同年冬日,受伤修养时被反动武装发现并杀害……
在这些人里,有一家的兄弟姊妹,有年轻的英雄儿女,有读过书的知识分子,也有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他们的红色生涯那么短暂,甚至没来得及见证过几次胜利,生命就停留在了最灿烂夺目的时刻。时间已经过了太久太久,许多先辈的照片都已无处可寻,后人只得附上一束白菊花聊表敬意。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后辈们对这些英雄的尊重,也不会磨灭那份不屈的坚定的意志与精神。“先烈功勋永世不忘,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生于盛世,新时代的青年们也应忆苦思甜,牢记历史!
集贤祠
从樟树底出发,沿着黄墙黑瓦的房屋一路前行,举步穿过古朴的河上长廊,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霞川村集贤祠。小桥流水,岸边人家,黑瓦白墙的祠堂在诗画景色间更显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门环轻叩,进入祠内,一张张书画带领我们开启尘封的往事。集贤祠于1926年由余文卿带领家乡富绅捐款、组织村民献力而成,为体现集体智慧和一代人的无私奉献,故名集贤祠。每逢新春佳节,祠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大大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正月十三,祠内散发丁饼庆祝香火延续,表彰扶贫助弱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美德;而平日里集贤祠是村民祭祀先祖、集体议事、演戏办校的重要场所,在霞川村居民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集贤祠也是长虹乡的著名红色景点。1933年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闽浙赣省安,开婺休中心县委领导下,长虹库坑一带的革命式装斗争十分活跃,国民党先后调集五十五师,十六师和浙江保安团前来清剿,集贤祠也成为了国民党重兵驻地。面对国民党的大规模清剿,开婺休中心县委常委邱老金率领游击队员趁其不备,火烧集贤祠,给予国民党驻军沉重打击;同时邱老金恐伤及百姓,及时扑灭大火,集贤祠这才得以保存。于革命烈火中延续至今的集贤祠,被赋予了更多传奇色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岁月流逝,沧桑变化,集贤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在大家勠力同心之下,祠堂的修整管理工程于2010年冬竣工。霞川村村支书邹永凯曾在采访中表明:“我们已经修复了集贤祠,要把村里历朝历代的贤人树碑立牌,供后人瞻仰!”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日看到的集贤祠仍能完好保存着历来贤士的丰功伟绩。上至乾隆时期言行笃信的秀才金之炳,下到当代新秀革命烈士方正庭、铁路工程师余炳君,他们奋发有为的精神皆令我们慨然。
案台上的红烛已然凝固,而时代的接力棒不断传递,红色基因代代相承。相信在集贤祠的感召之下,霞川村人民将永葆青春热血,努力奉献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90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