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土地改革谋发展,下乡实践出真知

来源: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作者:星星港

土地改革谋发展,下乡实践出真知——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增值收益分配的课题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开发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兴起,城市中建设用地变得越来越稀缺,部分企业将对建设用地的获取从城市转向农村,由此产生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需求日趋旺盛的新局面。本次三下乡活动,湖南工商大学“青春知行”三下乡课题调研团队通过在浏阳永安镇开展调研实践,切实感受政策魅力,探究制度效益成效。

建全监管制度,明确溢价收益分配

队员们在走访调研浏阳市自然资源局的时候了解到,浏阳市农村土地改革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土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收三项。在改革期间自然资源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集体探索、重点突破,形成系统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通过完善一系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并明确了入市的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了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与同责同价流转生产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

对于入市土地溢价部分的收益分配,相关负责人告诉队员们土地溢价的部分由企业获得,村民与企业有自行规定的除外。大部分村集体在交易时已确定固定收益,溢价部分未计入固定收益。而村集体内部的受益则是由村集体自行分配,没有固定比例。在政府收取调节金和税费征收后,其余部分归村集体所有。

联动产业园区,共建美丽富饶乡村

团队来到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的尚东产业小镇,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项目积极探索试点路径、努力克服试点困难,为全国的农村土地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永安乡村振兴、城乡统筹、产业升级闯出了新模式、找到了新思路——“产业有效益,农民有收益。”四年来的土地改革探索与积累总结出来的集体土地入市的经验,成为尚东产业小镇最为宝贵的财富。

项目在当地直接带动了超过1500名工人的就业,而土地每亩每年的收入分配,70%归村民所有,30%给村集体用来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的这部分收益能够借助国家的众多政策,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资源开发、建设美丽新农村等等,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村集体借助土地租赁的形式,与产业园区进行共建互通,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让原本排在永安镇末尾的西湖潭村经济有了质的飞跃,村民收入得到保障的同时,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试点改革,制度引领乡村振兴

在队员们参观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改革展示馆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土地入市制度带来的杰出成就。2017年以来,在永安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搭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东风,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村民”的发展模式,创建了“两入两统两保”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新模式——“土地入市,农民入股”。同时确保了土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经营者所有。实现村民增收的同时带动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增加经济附加值。

坚定目标信念,制度完善仍需努力

目前村民获得土地入市收益分配的主要依据为土地面积。由于仍缺乏一定的国家相关文件及实施经验,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依然有待考察与摸索,例如部分土地较少但家庭人口数目较多的家庭认为分配依据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尽量征求村民意愿,进行友好协商,充分考虑按家庭人口数目分配收益等方式。同时这也阻碍了二期集体土地入市,导致部分成员不愿继续参加。这些问题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集体土地入市制度的发展完善献策助力。

通过本次“三下乡”课题实践研究,团队成员充分深入浏阳永安镇基层进行调研,采用了访谈、问卷、走访参观等一系列调研方式,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切实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增值收益分配情况进行考察归纳,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制度效益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将“三下乡”精神贯彻到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91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纸塑狮头文化承古今,大圩古镇民俗聚人心

(通讯员:吴玉凤陈梦瑶张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青春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1月9日至12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成员前往桂林市大圩古镇开…… 吴玉凤 陈梦瑶 张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广西师大“三下乡”:解读友谊关的“爱国”语言景观

(通讯员:吴玉凤陈思思)1月13日至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语言景观实践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友谊关进行为期七天的寒假“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旨在通过…… 吴玉凤 陈思思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语言解读中越历史,景观遇见爱国之心

(通讯员:吴玉凤陈思思)抵达友谊关,跨越百年风霜血雨,见证中越情谊变迁;透视语言景观,解读中外话语编码,挖掘爱国情感互动机制。1月13日至20日,广西师范大学语言景观实践队前往广西…… 吴玉凤 陈思思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广西师大三下乡:乡俗逢纸狮,桂情系非遗

(通讯员:吴玉凤陈梦瑶张巍)走访大圩,与民众面对面交流,重拾乡里邻间的舞狮记忆;礼遇非遗,与传承人对话,聆听纸塑狮头技艺的前世今生。1月9日至1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影流韵·纸狮…… 吴玉凤 陈梦瑶 张巍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纸塑狮头文化承古今,大圩古镇民俗聚人心

(通讯员:吴玉凤陈梦瑶张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青春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1月9日至12日,广西师…

曲园学子三下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发振兴新动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践行青春使命,构建美丽乡村

为了锻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1月15日—24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志愿服务队在淮北市相…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省博珍宝,传承华夏历史文脉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省博珍宝,传承华夏历史文脉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鲁韵传薪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涌泉回川宣讲队去往乐山一中宣讲

1月23日河海大学涌泉回川源泉队到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13班进行返校宣讲活动步入大学已经有一个学期,团队中的同学们已经…

最新发布

与“花”相遇,寻找属于花瑶的文化符号
2022年6月19日为深层次探究花瑶各方面的文化与旅游方面的交融情况,寻找花瑶景区从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邵阳学院“文旅深度融合调查研究”乡村振兴促进团第三天深入隆回县花瑶景区的每一个角落寻根…
建设和谐社区 志愿服务人民
建设和谐社区志愿服务人民——爱心丙乙甲团队田欣来到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洋草沟村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号召,为了团结百姓,高效率的服务百姓,弘扬社区积极做事的优秀服务精神,同时向人民…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赴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太平村采访报告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赴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太平村采访报告(指导老师:周芬芳,外国语学院通讯员:孔令洱张玲玉)7月8日,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常德丹洲乡暑期实践团队再次来到丹洲乡太平村。在这里实…
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岭南师院“星梦”社会实践队校运会比赛纪实
奥运精神,永驻我心——岭南师院“星梦”社会实践队校运会比赛纪实本网讯白桂泉报道:为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运动的精神或运动的本质,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2022年7月11日早上9时许,茂名市化州市杨…
三下乡/点点星火实践队线上支教第二次的阅读课堂
2022年7月14日星期四,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是点点星火社会实践队支教开展支教活动第三天,支教组的组员们在这几天的支教磨练中,越发熟悉上课的整个流程,力求给同学们带来更好的上课体验。开展了两天的支…
“小螺丝”大作为,以小我建设大我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同时体现大学生奉献价值,充实的暑假生活,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7月4日至7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小小螺丝钉”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济南市进行宣传用电知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白水洞天
6月21日,邵阳学院文学院“文旅深度融合调查研究”乡村振兴促进团出发前去邵阳市新邵县白水洞大峡谷景区,在山川林海中,探索自然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峡谷瀑布带来的壮美景观。首先我们来到了游客中心,在到…
举“星梦”运动 展竞技精神
举“星梦”运动展竞技精神刘盈盈2022年7月11日上午,“星梦”社会实践队于化州市杨梅中心小学举办校运动会。星梦一班、二班全体同学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比赛项目分别有50米、立定跳远、乒乓球、定点投篮、…
校园环境齐呵护,番薯种植共体验——“破浪”社会实践队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7月13日,“破浪”社会实践队在塘边小学开展一场主题为“我劳动我光荣,发扬塘边学校文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二、三年级的学生负责清洁校园…
漫步崇凼古树林,感受花瑶民俗韵
6月17日上午,邵阳学院文学院“文旅融合”调查团前往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开展调研活动,近距离地感受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穿行在大大小小的村寨之间,山林之中,漫步于乡间田野的石板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