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民族,以花为名,以花为衣。这是花瑶,湖南省境内湘西南腹地隆回县瑶族的一个分支,大山里花儿一样的存在。今天邵阳学院文学院文旅深度融合调查研究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隆回的虎形山花瑶古寨。七点出发,经历四个小时来到这座古镇,赴这个被称为“中国花瑶第一村”的神奇古寨一面之约。
飞翘的檐角,木头做成的古寨,满湖的青莲,石头铺成的小路和木质的栏杆交错在田间,通向不远处的古建筑,渐渐映入眼帘的,穿着特色服饰“挑花”的老人坐在屋檐下,小亭中,绣着花瑶挑花——这种花瑶古寨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净而古朴,充满人间烟火气,这是我对这座古寨的初印象。
走进花瑶古镇,我们也走进了花瑶古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挑花。当时的我还很疑惑,为什么这里会被称为花瑶,是因为瑶族的自然景观吗?后来我才知道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挑花则是花瑶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花瑶挑花是花瑶最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东汉时,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说“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
当地的村支部书记郑小红书记还特意向我们展示了花瑶的服饰,远看色彩近看花,花瑶女着挑花衣裳,在翠绿或青黛的瑶山里,真像朵朵桃花绽开,有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美。
听郑书记介绍,挑花是所有花瑶女子一生的必修之课,并以挑花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女子的才智,不会挑花的女子很难找到男人。挑花赋予了花瑶女的美,花瑶女又为挑花技艺增添了灵气,延续了花瑶挑花的生命。而我们所见到的每一件花瑶服饰,一位花瑶女在完全投身于刺绣的情况下,至少也需要一年才能绣出一件,而每一件挑花的价格实在两三万左右。
我所触及到的一针一线,藏在针线里的,是花瑶女的烂漫,留住了时光的殊色,也让我感受到她们对花瑶挑花的重视,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非遗文化流传的珍贵,这种传统手艺的来之不易。
让我们特别好奇的是吊脚楼前的挑花奶奶,她穿着极为讲究:橙红色的头饰笠和头巾;雪白的上衣(冬装为深蓝色);五彩缤纷的腰带;灰白的统裙,前沿镶以两页红色裙边;墨色的绑腿,我们走近奶奶,看向她正在绣的挑花,奶奶没有用描绘设计,也没有用模具做刺绣架,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循土布的经纬线进行徒手操作,图案采用套图案的填充式挑花工艺。
而让我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劳动力外流,花瑶挑花这种优秀的遗产也面临传承危机,文化软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走进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借助新多媒体的各种传播途径,宣传传统文化。也许没有从小接触某种传统文化的我们难以成为一名继承者,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一名宣传者,为文化的生存付出自身的努力。
花瑶文化是花瑶古寨,乃至于我们中国民族,都是我们来之不易的财富,而花瑶挑花,应该被更多人来了解,大山深处并不是文化传承,让人熟知的阻碍,文化绝不能成为一幅死地挂在墙上的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许任何增加涂改,我们应该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推陈出新,延续花瑶非遗文化之美,承载现代之新,让花瑶文化成为一张中国的名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9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