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笔墨纸砚在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其中砚之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中国四大名砚中,端砚以其石质软而细腻、发墨如油、贮墨不涸等特点,而最为称著。为了感悟肇庆的端砚文化、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星遇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于2022年7月2日三点前往位于肇庆端州的紫云轩端砚文化艺术馆,拜访了中国制砚艺术大师程柱开。我作为一名小队成员参与了本次拜访活动。
由于这是我们星遇小队初次去拜访一位艺术大家,大家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以确保此次的拜访活动没有失误。我们提前了解了一些端砚的基本知识,从端砚的起源、历史发展、特点等到这项工艺如今在社会的发展与传承,以保证在与程柱开大师交流时措辞正确且严谨:我们提前讨论好了需要询问大师的问题,以保证在向大师请教时问题合适且无歧义,同时还能加深小队成员对于端砚的理解;我们预约了大师的时间,以保证愿意接受我们的拜访,以及商量出了一个大师有空闲的拜访时间;最后大家确定前去拜访的小队成员,模拟拜访,训练了一下交流技巧,以保证在与大师交流时不会冷场。
在做了充分前期准备的情况下,我们的预期是此次拜访活动万无一失,然而到了出发的时间,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天下午一直下着大雨,我们为了安全出行,将原定前往拜访的成员减少并且做了一些工作安排的紧急调整。
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抵达了紫云轩端砚文化艺术博物馆,程柱开大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艺术馆内到处摆放着大师及大师的弟子的作品,在艺术馆内,我们见到了大量的端砚艺术品,雕刻的花纹意象从虫鸟鱼兽、花草树木到男女老少,雕刻艺术家们巧妙地利用端砚石原有的色彩和花纹,或采用平面雕刻、或采用立体雕刻,他们将各种意象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让每个端砚有他自己的寓意。我们皆惊叹于艺术家们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和妙想巧思。
交流提问环节,我们与大师交流了一些问题。我们询问了端砚石从开采到端砚成品的过程。‘’我们首先在砚坑开采端砚石带回来切割,根据需要切割出合适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部分作为砚堂,然后根据砚石上面原有的纹路,联想图案并打上草稿,最后雕刻、打磨。”大师指向某些端砚向我们继续说明,“这些石头上有石眼,我就联想到了动物眼睛,于是在这里刻了一只鹰。而另一块,上面石眼太多了,于是我把他雕刻成一串葡萄。金银线可以联想到闪电,可以在这一块刻上一个雷雨天的背景。”当我们询问到大师最得意的作品时,他向我们介绍了愿景通明:“这块砚差不多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时间刻成。你们看,大部分的石眼是平面上的,而这一块石眼是竖起来的。这么多石眼其实不太好处理,于是就想着把石眼刻成了孔明灯,陆地上有小孩子在放灯笼玩,有夫妻一起来观景,有老年人祈祷长命百岁,有个秀才希望能够高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愿望。”大师还主动介绍了他刚完成的一个作品,上面是刻的党徽和“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大师说:“这是我刚完成的作品,昨天是建党101周年,于是我就刻了这个,希望党和国家能越来越好。”
最后,我们询问了大师是否可以给我们实际操作一下雕刻端砚的过程。大师说当然可以,拿了一块打了草稿的端砚石,放在工具桌上,拿起刻刀就开始操作。大师根据打好的草稿,向我们展示雕刻的手法,一边刻一边向我们说明一些工具的作用。最后他在刻的山边刻了一朵浪花,并解释道:“看到这个山,就想到了‘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这句诗,所以又在这里加了一朵浪花。”
下午五点半,我们离开了端砚文化艺术博物馆。
通过这次拜访活动,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端砚文化,感受到了每个端砚身上不同的诗情画意,除此之外,我也明白了端砚成品不是几天能够完成的,精湛的雕刻技术也不是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够炼成的,它们都需要时间来沉淀。我也需要用时间来磨练自己、沉淀自己、成就自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01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