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通屯垦戍边纪念碑,就高高矗立在哪里。斑驳的碑身,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沉默在风雨中。朦胧在广场里,数十年来,一代将军留下的绿洲,不知招徕多少有志青年投身兵团建设中来。诗人艾青曾写过《年轻的城》,似乎只要缀上“年轻”一词,便可以附庸青年的活力。而这座年轻的城也正在一代代兵团人的建设中绽放。
我作为一名即将大二的学生,放假还乡之后,也要将兵团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让它“活”起来,“走”出去,在实践中践行人生的意义。这个暑假,我参加了郑州轻工业大学“情系新疆,同心筑梦”活动,深入了解兵团精神,弘扬军垦文化。威风凛凛的王震将军像屹立在军垦博物馆门口,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举目眺望,目睹着这座年轻的城由戈壁荒滩摇身良田绿洲。对面的屯垦戍边纪念碑以及军垦第一犁更是无数兵团人艰苦卓绝,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其间,我向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的居民采访,谈及现在的生活,无不露出发自内心,幸福的笑容。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几十万名部队官兵奉命集体转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疆屯垦生产中。面对条件艰苦的自然环境,军垦战士睡地窝、煮麦粒、吃寓头、手摇纺车、人拉耙犁,自力更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夏秋之夜,为防蚊虫叮咬,官兵们用泥浆抹身,涂成泥猴,仅仅露出两只眼睛;三九寒天,狂风暴雪经常埋住帐篷,军垦战士冻在大头鞋中的双脚,往往要在炉边暖和一阵子才能拔.…….多年的艰苦创业,有全国各地拖儿带女的大批建设者的拓荒,有不让须眉的数千山东、湖南姑娘西出阳关的奉献,有十万上海支边青年西去列车窗口的挥手…..这,就是令人景仰的“军垦精神”!她不择地基扎深根、结硕果,不讲价钱洒汗水、淌鲜血,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给边疆的世世代代。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垦精神,让我非常震撼。今天,当我重温军垦官兵这段光荣历史时,令我思考许多,我们要学习军垦官兵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戈壁荒漠中不求名利、不图安逸屯垦戍边的高尚情操,以军垦官兵为镜子,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职业理念、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消极东西的影响与侵蚀,真正把个人追求凝聚在本职岗位上,聚精会神安心工作,为建设“甜蜜、多彩宜、居尼勒克”添砖加瓦。
60余年前,这支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的戍边队伍,只为了西部边疆。今天,老一辈兵团人把屯垦戍边的重任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唯有了解兵团历史,学习、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才能担当重任,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兵团家园而努力,为开发建设祖国西北边陲而奋斗。同样地,要让更多人了解新疆兵团,让兵团精神在祖国大江南北绽放。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有人天性洁癖,抱璞守真,独恋理想国;有人拍案而起,泽被寰宇,敢放一把火。一辈子就像一首诗,有的人,匆匆写完,就此搁笔,还有的人,写的很慢,一生只有几行,从青丝到白发,一直在灯下撰写,润写和修改,前者如雁过湖面,去而无影:后者像飞鸿踏雪逝去无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0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