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纬27度雪峰山的花瑶大山里,有一支神秘的花瑶,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与山为伴,以花为名,爱美如花,挑花如画。2022年6月17日清晨,我跟随邵阳学院文学院“文旅深度融合调查研究”乡村振兴促进团赴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崇木凼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去寻访这个多年来藏于深闺的神秘古寨,去深掘梦中花瑶的挑花艺术。
我最早了解花瑶是从刘启后爷爷那,启后爷爷四十多年来扎根花瑶,用摄影坚守他心中这片未被红尘喧嚣浸染的净土,把花瑶这颗大山里的“璀璨明珠”发掘,耀眼于世。启后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己所能的去保护和留守花瑶文化,让世界读懂梦中花瑶,让花瑶同胞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这也是启后爷爷对后辈民间文化爱好者、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希冀。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清晨的浓雾把大地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仙境,似迷宫。我心中想:“花瑶是一个怎样的人间天堂,山间宝库,能让启后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徒步探访?”到达花瑶后,我迫不及待的打开车门飞奔下车,全身心的置身于古寨晨雾中,闭上眼,用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去感受这古寨晨雾,一丝丝,一缕缕,如烟如尘,如梦似幻,恍如隔世。
图为花瑶古寨路旁的鲜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竞璇摄步入花瑶古寨,微风徐徐,晨雾渐散,太阳缓缓而起,尤有一种“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的感觉。映入眼帘的,是绵延起伏的青山、波光粼粼的碧水、错落有致的梯田,是造型独特的古典建筑、随处可见的挑花村民和天真无邪的嬉戏儿童,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令我陶醉。
在调研过程中,我亲自体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服饰。我头戴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身穿精致的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漫步在这幽林仙寨,静享这美好又宁静的惬意时光。为我着衣的花瑶奶奶说:“挑花技艺是花瑶姑娘世代传承的独门绝技,工序繁复,精湛绝伦,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大概需要一年才能完工,每件成品价值两三万元人民币,极具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曾被沈从文赞誉为‘天下第一挑花’。”挑花技艺学成之日,便是花瑶姑娘为自己准备嫁妆之始,她们的挑花作品,倾注了青春懵懂的女孩对爱恋的理解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图为花瑶奶奶为我穿花瑶服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祖雅莉 摄
而后,我们受到了崇木凼村党支部书记郑小红的盛情欢迎,有幸参观了花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通过书记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花瑶女子把她们的帽子当作太阳,飘带喻为彩虹。因花瑶海拔较高,紫外线较强,花瑶姑娘通常用此帽遮阳并在外观上看起来更加高挑。我们也了解到花瑶姑娘挑花不需要描图,也不用模具,挑花的工具只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秀针、白纱线、青色土布等,然后凭借自己一双秀手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其线条疏密有致、图案动静相济、色彩对比鲜艳,“远看颜色近看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严蓬=谨的对称性。我心中不禁感慨:“每一位花瑶姑娘都是一位艺术家,每一件挑花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难怪启后爷爷倾注了近半辈子的心血在这神秘的深林古寨。”
图为郑书记为我们讲解花瑶服饰和挑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竞璇摄
看到花瑶挑花得到重视,我忍不住悼念起刚刚去世不久的启后爷爷,是他,凭借一双腿和一架过时的老式相机,埃及挨户探访,用真诚和执着收集到了2000多个挑花图样,一点一滴的记录着花瑶挑花文化,打开了花瑶的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以启后爷爷为榜样,把握时代脉搏,担当时代使命,“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用实际行动去守护花瑶挑花艺术,去传播这瑶中瑰丽。(通讯员阳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0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