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滁州学院信息学子组织“赴滁州市实践小分队”于6月5日——6月10日前往滁州进行调研。探访当地人民的生活,感受乡村发展的变化,加深对于志愿活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我们遇见了一位头发苍白却精神抖擞的老人家,非常热心的为我们当起了领路人,老人淳朴爽朗的性格队员们非常的喜欢,渐渐的也放开了拘谨,和老人谈起了社区卫生的发展情况。路上清风吹拂着脸庞,乡间绿油油的农作物让人心旷神怡,路边的玉米不禁让我回想起童年下地掰玉米的场景。真是令人怀念。我感受到了不同于学校的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感,悠闲慢一慢的节奏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社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社区的人物事迹、环境治理方案等。从宣传环保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到组织人员环境治理,再到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为人民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理理念。
仔细聆听后,我不由感叹,古人诚不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前在课堂上大家都知道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也知道提升环保意识,但是具体到怎么开展实施,具体落到实处却一头雾水,此次三下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道归知道,做到归做到。要追求知行合一,摈弃一知半解。
旭日临窗柳拂天,东风送暖醉心田。6月的天路边的垃圾如不即使清理即易产生异味,破坏社区环境。此次开展的志愿服务减轻了这些困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利用社区给的工具,我们打扫了路面丢弃的烟头、塑料袋、废纸、和落叶等丢弃物。
环滁皆山也,太守欧阳修曾写道: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距今已900多年,滁州的山清水秀醉人心田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美景不应遭到破坏,在越来越注重环保的今天,环境的治理应当成为常态,节能减排,为的就是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聊天的过程中能深刻的感受到居民对于以前和现在的环境变化持满意态度,以前泥泞的泥巴石头路,现在变成平坦的柏油路,路边的垃圾也有了垃圾箱,也会有车来定期的清理垃圾。我想这不正是现在生活变好的一个方面嘛,虽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但至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变高了。大多数的人觉得环境比以前好了,现在的人比以前环保的态度也变得更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积极向上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生活上的经验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期待下一次的三下乡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0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