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四百年前,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不畏权威,不惧传统的精神,至今令人动容。7月14日上午,志愿者郑旋旋老师为侨宝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打破惯性思维”课程。
惯性思维指思维定势,习惯性思维,指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的倾向。“从来如此,便对么?”志愿者老师以鲁迅的名言引入话题,带领侨宝们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了惯性思维的陷阱。
“一加一等于几?”侨宝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从一开始的“一加一等于二”到各自给出富有个性、极具创意的答案。侨宝将两个一与加号、等号组合成一个汉字,“一加一等于叶”“一加一等于王”“一加一等于田”,侨宝们争相举手,在黑板上演示出自己独特的组合过程。“一加一等于六”,侨宝用手指比出一个六,正是大拇指加上小拇指。“老师,一加一等于三,爸爸加上妈妈就有了我。”“老师老师,一加一也等于四,爸爸加上妈妈就有了我和姐姐。”“一加一等于一,一杯水加上另一杯水,结果还是得到一杯水。”思想的水闸一旦打开,各种灵感便奔涌而出。志愿者老师在讲台上深深感慨“我是向你们学习的。”一加一对于侨宝们而言着无限的可能性,而这正是他们身上最闪光的地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学相长,志愿者老师也在侨宝的答案里重温了那份早已逝去的孩童时期的奇思妙想。“在一场跑步比赛的过程中,你超过了最后一名,此时你是第几名?”面对志愿者老师给出的问题,一位侨宝大胆地举手发言,“这道题目是错的,最后一名的后面没有人,我们不可能超过最后一名。”志愿者老师点头称赞,借题延伸,同学们一定要保留有质疑的精神,大胆发问,不畏权威。
侨宝们在几轮的思维游戏中,逐渐打破了思维惯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堂独具一格的“打破思维惯性”课程,正是哲人之语在当下最有力的回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13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