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烟火无锡行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郑欣宜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不一样的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品味人文情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用青春唱响“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发挥青年团体的力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年”实践团队——“烟火无锡行”美食小分队于6月15日至6月16日前往无锡市滨湖区梅园附近的“马兰阿姨大馄饨”店展开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团队成员通过采访马兰阿姨和店内顾客了解无锡开洋馄饨的渊源历史,以小见大地展现开洋馄饨见证无锡城市的发展变迁和快节奏生活下被忽视的慢生活,进一步向年轻人宣传本地传统美食文化。

一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中。每当傍晚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在华灯初上之际喧哗热闹和长江上忙碌过往的货船游轮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人们都更加热爱无锡这座城市,感受她的生命力,赞美她的勃勃生机。开洋馄饨是无锡著名的一道特色菜肴,主要制作原料有肉和开洋。低汤鲜美,外皮爽滑,配之鲜美的开洋和嘎嘣脆的榨菜,再加入红油,一碗热腾腾的开洋馄饨就做好了。

6月16日,“烟火无锡行”美食小分队团队成员在整装完备后来到了马兰阿姨大馄饨店进行采访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团队成员主要向马兰阿姨具体了解了馄饨店的相关情况,拍摄馄饨的制作过程,并与店内顾客的进行沟通反映。

安然于无闻,执着于真知。

一碗小小的馄饨承载的是无锡市井的烟火气息,折射的是马兰阿姨对传统美食的坚持和传承。随着快节奏生活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偏向快餐而忽视了传统美食带来的心灵震撼和历史文明。在外摆摊三年的马兰阿姨,卖馄饨七年,她用最经典的无锡味道向人们诉说无锡故事。店铺不大,但馄饨种类很多,马兰阿姨在接受队员的采访时表示:“包馄饨的馅料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受疫情的影响一天能卖出三四百碗。”言语之间透露出马兰阿姨对手工匠人精神的执着坚持。

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是工匠精神的表达。大家将牢牢记住今日的收获,在学习与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目标,不畏困难、砥砺前行,世界那么大,期待有一天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就,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人间大事,吃喝二字。

“烟火无锡行”美食小分队的脚步渐行渐远,开洋文化精神却离大家的心灵越来越近。在萦绕着食物香气与小小故事的旅途里,大家逐渐了解了开洋馄饨的历史和内涵。在大厨的手上,在老板的口中,在食客的脸上,大家看到了开洋馄饨的现在和传承。正所谓一日三餐,不可间断,开洋文化不需要被谁拯救,它已融入每个无锡人的骨髓中,并随着每一天的三餐更替,与新时代的文明交汇。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是开洋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奋斗者;而实践小队,不过做做先锋,向后面的人传达,开洋文化在不久的将来,所能展现的风华。

青春沉淀,传承匠心。

面对浮躁之气,要摒弃喧嚣,常怀赤子之心,成就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品性。也只有静下来才能坐得住、做得好,为创造而快乐、为专注而感动,才能为文化赋予生命与灵性。

团队的力量始终是微小的,于是美食小分队的任务重心,始终在于唤醒,在于唤醒人们本应给予开洋馄饨的那份热爱。复兴开洋文化,传承爱与信念,青年在路上!团队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所有团队成员仍会尽自己之能,去调研,去发现,去创造,助力开洋的复兴,重振开洋荣光,让开洋光芒依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1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回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辈们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为进一步提高当代青年对红色足迹,红色精神的了解……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探访革命圣地,回味红色经典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寻找先烈的革命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5日,“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了山东省邹平市的……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峥嵘岁月豫西忆 英雄精神绽光芒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不忘烈士洒热血,传承基因弘精神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缅怀革命英烈,铭记历史使命

青山埋忠骨,素菊慰英魂。烈士伟绩,百代流芳。为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7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来到邓州市烈士陵园,开展……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支教在进行,我们在进步
今天一如往常,都正常进行着自己的工作。现在早上仿佛有生物钟一般每天都七点左右按时醒来,今天早上我依旧很早的起来了,但是今天早上我家这里通知要做核酸检测,所以刚好,起来的的早做核酸的人就少,早早…
宣讲黄河建设,助力“清清”黄河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平凡中的不平凡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执着坚守、勇挑重担。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有一颗热忱服务的心。他们处在平凡的岗位,却自强不息,以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后勤岗位的动人事迹。他们在服务人民中…
湖北学子三下乡:“明”溺水之害,“悟”安全之法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4日电(通讯员李诗宇)为了贯彻乡村儿童安全教育思想理念,减少乡村儿童溺水事件,增强乡村儿童安全意识,提高乡村儿童自我保护能力,7月1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
血泪成长史,百年壮党路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百年的奋斗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富强史。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这一个新党派的建立历经了…
王树声大将为什么几次搬新家未遂?
建国后,王树声就任总军械部部长,按照规定有关部门打算给他修建一套设备齐全、装修较好的住房。但王树声谢绝了。他坚持不建单独小院、楼房,只建一般平房。这样,他全家六口人,就居住在一幢狭窄低矮的平房…
民族团结花盛开,集藏之美谱新篇
探索乡村振兴致富路,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近日,集美大学“闽藏青情”民族团结实践队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党史小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1934年红军就在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
爱党爱国爱未来,早日实现中国梦
1921年7月23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了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有了一个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科技赋能绿色农业发展
根据中国农科院于6月25日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探索取得新进展,各地因地制宜创建适合地区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为深入了解安徽省合肥市绿色农业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