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16日珠海电(通讯员 陈卓婷 卓希琴 朱晋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要工作。2022年7月11日,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实践团队——GDOU珠海新农发展实践队一行人赴广东省珠海市昭信村,走访调研昭信村海鲈鱼产业发展现状,为我们介绍和讲解海鲈鱼产业的是昭信村主任——吴郁光。
作为典型的水产养殖专业村,昭信村形成较大产业规模。2018年被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0年,昭信村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昭信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城区以南,西靠白藤湖畔,位于白蕉镇出海口,这里水网纵横、鱼塘密布,水产养殖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无公害的水质条件,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海鲈村”。
图为吴主任对昭信村海鲈鱼产业的讲解
在吴主任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昭信村算不上一个大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城区以南,西靠白藤湖畔。耕地面积面积5945亩。其中鱼塘4715亩,水稻870亩,花卉60亩,经济作物315亩。目前有450多户养鱼的人。昭信村的养殖历史称得上是悠久的。1993年,甘蔗地和水稻地开始缩小,变成鱼塘,当年开垦了1000多亩,同时抛弃四大家鱼,转养南美白对虾、海鲈鱼和接吻鲈等高档鱼虾。这给一部分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效益。1996年,该村又开垦了1000多亩鱼塘,养殖面积已达4000多亩,开始大规模养鱼。在养殖业发展的几十年来,昭信村民们不仅让捕鱼技术从原先的撒网捕捞发展成如今的机械自动化捕捞,让从前的人工称重分配变成如今的机械自动分配,还使得海鲈鱼成功出口至青岛,上海等多个省份城市。
吴主任带实践队参观了海鲈鱼从养殖池塘中捕捞上岸后直到加工完成打包送走的全过程。海鲈鱼首先被捕捞上岸,经过工人们的检验便可放到自动化称重分配机器上,机器会根据海鲈鱼自身的重量,将其分为15到45斤不等,分配好后重量较轻的海鲈鱼被工人们带到隔壁加工厂直接真空压缩冷藏,吴主任解释道,真空包装后就可以直接送上餐桌。另外重量较重的海鲈鱼则被带到另一个厂进行吊水,所谓吊水,就是某些鱼类长到成鱼后换池饲养,不喂饲料、不喂青草、不投鱼药,只喝清水和只吃浮游,让鱼“瘦身”,其特点是低脂肪、高蛋白、不含激素,一般吊水时间长达半个月以上。吴主任表示,经过这些年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昭信村的变化,节省了很多人力的同时,依靠海鲈鱼的买卖让村民们得到了可观的收益。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吴主任
吴主任讲述了他的前半辈子对水产业的执着,早在80年代吴主任就开始养殖对虾,后来因销量不佳,又改行去做农业,直到90年发现海鲈鱼的养殖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便开始和妻子一起定居于昭信村,与这里的村民一起着手发展海鲈鱼养殖产业。此外,这几年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完善起来了,尤其是道路和桥梁。以前,村头有两个过渡口,没有桥,收鱼车不能进村,只好用船先把水产品运到对岸再到公路上车,极不方便,每次还得付一两百元过渡费。2001年,两座桥都陆续修起来了,有一座2000年7月已经修好通车,另一座再过一个月就完工了。
随着海鲈鱼产业的逐渐壮大,在先天优势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昭信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梁美容的带动下,昭信村逐步成为“白蕉海鲈”的重要产地,被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助推“白蕉海鲈”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图为实践队员与吴主任合影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正着力实现人才培育常态化,实施农村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和“育苗计划”,开展“白蕉海鲈”厨艺大赛等弘扬工匠精神活动,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机制,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能人”强大队伍。珠海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越来越多村镇变好变强,不仅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还成为全国全省其他村落学习的榜样。珠海将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推动珠海乡村振兴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1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