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实践心得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好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这次关于甲骨文的三下乡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了安阳的殷墟文化,更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在这个新时代里越来越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捻不了几颗钉,而一个团队就能组成一个钢铁长城。一个人好比一滴水,一个团队应能点滴汇聚成大海。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使用的文字中唯一“活着”的文字。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所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汉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载体,重要保证。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世纪的甲骨文研究历程中,时代风云变幻,学者们始终守护和传承着甲骨文研究,使这门古老的“新”学问绝学不绝。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当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既惊且喜下发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为破解古老文明密码而矢志不渝。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汉字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以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外地人到访安阳,除了名震海内外的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另一个必去之处。作为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堪称“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甲骨文与甲骨学,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生活景致,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与品格之由来、中国艺术美学之发轫最真实的素材。”在近日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如是说。“继续开展田野发掘,在殷墟以外的地区寻找甲骨,而且不必限于商代。同时也要继续做好各单位收藏甲骨的摸底工作并公布藏品,更多地使用数字化手段以便利更多的研究者使用。”吉林大学教授林沄说。
国人无比重视甲骨文的发展,作为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源头,甲骨文不仅能作为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明记忆,能够追溯中华文明的根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4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