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房”“改头换面”,丹洲乡大放“艺”彩
——赴常德丹洲乡艺丹沅采访报告
(指导老师:周芬芳,外国语学院通讯员:王露露)
7月12日,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常德市丹洲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丹洲乡艺丹沅参观采访。丹砂村党总支书记谢红带领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全程深入了解了艺丹沅的建立与发展。
艺丹沅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义渡村与丹砂村,由两村的“空心房”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农村原有的淳朴气息,同时又采用现代化的艺术创造唤醒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到枣源,“此间”小院的赵老师在向我们介绍艺丹沅的起源时说到,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即将退休的艺术家曾经在这里租房进行艺术创作并对小屋进行了改造,他们借助沅水文化和丹洲渡口的码头文化,组织民间艺术团体“码头画报”,从事当代艺术创作,把这里打造成常德版“巴比松”艺术小镇。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艺术小屋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不断发展成为了如今的艺丹沅。
艺丹沅的成立与发展无疑对当地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和人文的发展。在艺丹沅,丹砂村40多间空心房和闲置房屋中,已经有28间被艺术爱好者长期租用,以美术、书法和陶瓷为主。隔壁义渡村也有10多间房屋长租,以音乐为主。这些艺术爱好者共同组成‘艺丹沅文艺部落’,已小有名气。他们的到来,唤醒了乡村沉睡的旅游资源,带来了人气和新的生活方式。他们还无偿教授村里的留守儿童书法、绘画、陶艺和音乐,他们不仅用艺术关照留守儿童,还因此带动了村里榨菜、腌菜、花生、瓜子等土特产的销售。艺丹沅的文化效应将丹洲乡打造成了当地著名的文旅小镇,还推动了配套产业和相关文创产品的繁荣发展。
调研团在之前的采访中了解到,在成功建立这一民间“艺术部落”之前,武陵区的“空心房”改造就已经闯出了一片天。常德武陵区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暨空心房整治工作中,将废旧房屋拆迁并开垦出大片良田,采取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方式种植果蔬,实现了村民增产增收。后来,艺丹沅的成功发展又为当地“空心房”改造提供了另一可行实践。虽然目前这种发展方式规模有限、经验不足,但是随着其影响力的日渐扩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如今大力倡导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艺丹沅的发展模式必定会为丹洲乡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一种可行独特的新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4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