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之际,为研习赓续共青团百年精神风貌,深入了解山东第一个团支部的故事,2022年7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E路先锋”实践团追随团建的脚步,来到莒南金沟官庄村拜访老党员和山东第一个共青团团支部书记纪丕福的孙女,在此展开志愿活动、慰访贫困户,并参观山东省政府旧址及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2022年7月12日上午,“E路先锋”实践团来到建国前的党员汲立枚家中进行慰问寻访。在交谈中,实践团得知已有93岁高龄的老人现在依然坚持自己做饭照顾自己,帮工不甚放心便会勤着来这里。作为18岁就入党的老党员,这位老人过过的苦日子实在算不上少。提及现在金沟官庄村的便捷,老人称赞连连,不禁回忆起以前的情况。在汲立枚老人的描述中,年轻时的妇女们为前线战士纳草鞋、缝布衣,还要送过去。那时道路不便,每逢赶路十分辛苦。尤其赶上下雨天,下半身都是湿透的。“现在的小孩不知道比那时候幸福多少。”老人禁不住感叹。点点连成线,线线织成面,便拢住了一方的安定。正是背后许许多多的妇女儿童在后方坚守着,顶着炮火支援着前线,才有了“小推车“推出来的和平与安稳,才有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安宁繁荣的现在。
同样,实践团也采访到了纪丕福的孙女,深入了解这位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书记的故事。1946年12月24日,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山东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团支部在莒南县金沟官庄村村民董考家中诞生了,纪丕福受任团支部书记。此后,熊熊燃烧的烽火中,纪丕福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动员团员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拥军支前,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青年运动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初到金沟官庄,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气勃勃。村子里几乎所有平滑的墙壁和门板上都画满了粉笔字,许多屋子门口都挂着识字牌。黎明,牛角号一响,全村的青年男女都跑步,接着就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原陕西省教育厅厅长鲁钊在《忆山东第一个团支部的创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可想而知,那个烽火战乱的年代,为了让金沟官庄村的男女老少学习识字、摆脱文盲,这位书记做了多大的努力。他不仅“睁开”了自己的眼,同时还带领着全村人从文化上和思想上大翻身。“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就如同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王照华写给纪丕福的字一样。春光明媚、微风骀荡的沂蒙大地,纪丕福的故事,宛如大山中清新淡雅的茶香,在这方山水间历久弥香。
寻访村民的途中,实践团成员也不忘帮助村民进行着志愿活动。已过夏至,随处可见当地村民晾晒麦子的场景。成员们自发上前帮忙,搅麦、扬麦、除草……种种农活上手也毫不含糊。期间,实践团带着面粉、盐等生活必需品慰访当地贫困户唐学胜。据悉,唐学胜孤身一人腿脚不便,无法从事农活,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仅能解决温饱。当地政府及村民因此对他多有关照,实践团也特地备好日常必需品前去探望,略尽绵薄之力。令实践团暖心的是,唐学胜虽仅能保证本人温饱,却十分富有爱心,家中还收容着几只流浪猫。
当天下午,“E路先锋”实践团到达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机关在莒南的发展壮大历史和进行的艰苦斗争。
这里是山东的“小延安”,是刘少奇、罗荣恒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过的地方。许多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许多重大决策在这里制定,莒南一度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于山东省抗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庄园,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庄园文化,又铸造过辉煌的红色历史,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进行传统教育、弘扬沂蒙精神的革命圣地。他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带领来访者顺着时间的轴线走过漫长的中国革命发展史。这里不只有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更细致地将大家少有聚焦的细节呈现:战争时期的财政政策调整、抗战至今中国警察的忙劳奔波、解放军建国后的援助救灾……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旧物,字字句句都在倾诉着多年的风雨与不易。
回顾历经一天奔波,实践团收获良多。今天的桩桩件件事,都在诉说着抗战建设背后鲜为人知的英雄们。细论何为英雄?那位顶起炸药包扛起长枪冲锋陷阵的是英雄;那位冒着炮火风里雨里送去草鞋布衣是英雄;那位寒风瑟瑟下带着全村“睁开眼”的是英雄;那位头顶警徽奔在街头里弄的是英雄;那位点灯熬油稳住社会建设的亦是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的凝聚,万夫一力筑起了中国发展的铜墙铁壁。在大家都期待英雄的降临时,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倾尽所有,然后才有了划破黑夜的光。在向英雄学习中,每个人都在成为英雄的路上。你我他都可以成为这个筋骨铮硬的民族,这个伟大复兴的时代,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英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3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