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7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筑梦乡村振兴”助力建始县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赴恩施州建始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于7月8日上午到达晓姚农夫产业链公司,就“讲好恩施故事,传播恩施声音,推广恩施产品”这一主题,对企业全产业链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五黑鸡养殖农场负责人及多位村民代表对话,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之有关情况。
稳经济、保就业
晓姚公司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定点帮扶发展对象,以“为耕者谋福祉 让食者更健康”为经营理念,为建始当地就业吸纳作出极大的贡献。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的晓姚农夫鸡场,位于1500m海拔的茅田代陈沟,以五黑鸡为特色品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从孵化到成雏,从杂交到纯种,从养殖到基地,带领周边村民逐步试验,在肉质与营养两方面作出品质改良,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
(图为首批培养成品五黑鸡。陆俊伊摄)
培优势、上规模
在与鸡场负责人李老板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乡村振兴未落实前,茅田封竹淌村由于“山区多,地方偏,种植业搞不起来,养殖业又没有资金,农户怕没有销路”,一直维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规模养殖的愿景有心也无力。而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与晓姚合作,在质量与数量上都大有改进,目前已畜有五六百只,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在谈到未来计划时,李老板脸上洋溢着憧憬的笑容:“山区是我们的优势,海拔高,环境好,放养出来的五黑鸡好吃,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之后就向着这个方向去,先做好这个基地,带着周围三四个村一起,乡亲们一起走向小康!”
(图为正在接受采访的鸡场负责人李老板。陆俊伊摄)
政府扶、校企帮
趁着天色尚早,我们又采访了几个鸡场工作的村民,了解到几年前,代陈沟里几个村子因地势陡峭、交通闭塞,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贫困村。而近年来,在政府畜牧局两个单位的扶持下,因地制宜,发展散养、放养户,又与企业、高校对接进行专业养殖技术指导,扩大养殖规模,以地方特色新品种进入市场,以点带面,全面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经济效益,更优的生活质量,从一户养殖到全村养殖,国家在行动,人民在走向幸福。
(图为初成规模的鸡舍。陆俊伊摄)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从建始县县城到代陈沟,2个多小时的车程中,我们走过了九曲十八弯的山路,目之所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与错致掩落的村庄。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中,养出高品质的家禽家畜并非难事,但却因为缺乏销路而少有人问津,导致了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晓姚农夫受到政府及高校的支持与帮助,历经千辛万苦从大山里走出来,在恩施做大做强后,又回到发源地,践行“千企帮千村”,为村民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带领村民们走向共同富裕,润泽万家。队员陆俊伊感叹道:“我们一路走来,所见所闻都无声证明着这一切的真实性,不论是鸡场负责人还是村民,言语间总是饱含着对晓姚和政府的感激,眼中也满溢着对幸福未来的期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经此一程,我们眼中的美丽乡村,不再只是青山绿水环抱的避世之所,而是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交接过火炬努力去建设去照亮的地方,每一个融入乡村振兴洪流的剪影都有了具体的名字。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下乡”不能只流于表面。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却有着共同的家园——中国人无论走多远,心中挥之不去的景色,也许是小桥流水,也许是大漠孤烟,也许是柴门犬吠,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乡村。唯有跋涉过经历过,亲身深入实地体验过,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才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提出解决方法,才能砥砺前行、振兴乡村!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我们将不断磨砺羽翼,努力成长为新的领路人,泽被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
审核人:雷玉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36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