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擎天秀井冈,险峰无限过黄洋。三湾改写新军制,一法分完旧地疆。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如今山上风光好,绿岭青山遍地香。”这首当地耳熟能详的诗词生动再现了井冈山绮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红色文化。
为了探寻红军遗迹,深入学习解放军精神,弘扬优秀的革命传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建军旅述团队于7月14日上午赶赴井冈山石燕洞进行了实地调研。“石燕洞”在当地被称为“红军洞”,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据解说员说:“在1929年的桐木岭保卫战期间,红五军曾在这里驻扎,彭德怀军长曾进到洞里看望红军伤员,守卫哨口的红军第九大队和梨坪乡赤卫队将粮食储存在这个洞中,为在这里奋战的军民提供了物质保障。”据了解,洞中还有再现当年战斗场景的播放视频,队员们怀着好奇心开始了他们的旅程。
为了尽快到达“红军洞”,队员们马不停蹄的赶上山,不一会儿就到达了洞口,之后队员们迅速联系到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表示再过五分钟,等洞里的灯全部亮了之后,带队员们进去参观。有细心地队员发现工作人员除了里面的一件短袖,竟还穿了一件较厚的牛仔外套,下半身则是搭配了一条春秋穿的长裤和一双板鞋,队员们感受有些好奇便问道:“姐姐,这外边的天气虽然说比山下要凉些,但是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啊,我们现在身上还冒着汗呐!你不热吗,穿那么厚?”工作人员笑着说:“你一会儿进洞你就知道了,这洞里温度比外边低多了。”五分钟后,工作人员打开了洞门准备带队员们进洞参观,
,刚一站到洞口,队员们就被来自于洞内刺骨的寒风吹的瑟瑟发抖,工作人员关切道:“你们带了厚点的衣服吗,没有的话,我带你们快点参观完,免得冻感冒了。”队员们搓了搓胳膊和手,迅速跟上工作人员的脚步。
进入洞中,给队员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寒冷潮湿,道路崎岖。洞中各种奇特的地质构造以及各种拟人状物的天然景观千姿百态。随处可见大型奇特的石灰岩溶洞里面墙壁都滴滴答答的流着水,脚下的路便是潺潺而流的小溪,还好在洞中有人工建筑的人行道,不然潮湿的环境再加上低温,肯定会让人生病的。队员们不由得想到,当年红军战士为了抗击敌人,曾在洞里生活了几天几夜,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穿不暖又吃不饱,不禁对牺牲在这的革命先烈肃然起敬。
随后工作人员带队员们沿着洞里崎岖的小路,登上陡峭的溶洞顶,穿过一个个狭窄洞口,扶着天梯慢慢走到溶洞底部,偶尔还有蝙蝠出没。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彭军长看望伤员的地方,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在桐木岭保卫战的时候,红五军第九大队和梨坪乡赤卫队在这里把守,,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就有十几个伤员被抬进洞中就治,第二天,彭军长就带领了几个警卫员来探望受伤的伤员,在洞中呆了半个小时左右才离开。”这里还有几座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彭军长来看望伤员的情景。情景中,彭军长关切的看着战士们,战士们因为彭军长的到来,量上也洋溢着光荣与感动。
据了解,队员们的下一站就是观看视频的岩壁,只听到轰隆的一声,石壁上便浮现出了当时保卫战的场景,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着,起初,红军战士在桐木岭设下了陷阱,等到敌人走到半山腰是时,只听一身号令,战士们将提前放置在崖边大石头推了下去,只能下面敌人的惨叫,之后冲锋号角吹响,战士们就冲下去跟敌人战斗,不久之后就迎来了胜利,听到了战士们在为胜利欢呼的声音:“我们胜利啦”。
看完视频,队员们来到了:“红军粮仓”据工作人员介绍:“在1929年的时候,朱毛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征战赣南,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坚守根据地。守山军民在黄洋界、桐木岭等五大哨与敌人口鏖战。扼守桐木岭哨口的是红五军第九大队和梨坪乡赤卫队,他们把粮食和食物运进石燕洞储存。这些粮食对于守山军民坚持了三天三夜的保卫战,起了重要作用。”队员们走近一看,发现这还有残存的的几袋粮食,上面还有被子弹炸药销毁的的痕迹,旁边还只放了一个米的木桶和一辆风车,据了解这是红军去除粮食中杂质的工具,看着这些具有年代特色的物品,不禁让队员们回到了那个年代,结束了洞内的参观,工作人员带领着队员们走了出去,走出去后,明显感到温度的升高,还听摄影的队员说:“你看相机镜头都起雾了”。
再回到山下的路上,工作人员还向队员们说起了石燕洞名字的来源,据工作人员说:“因为这里经常有蝙蝠出没,古代的人觉得这种像燕子的动物老从石头里飞出来,变把它叫做石燕,也就把这里成为了石燕洞”
走到这里,红军洞的旅程也算是结束了。队员们不仅看到了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被在这里的红色文化给吸引到了。通过此行,队员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史实,学习到了红军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定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来学习解放军精神,将这优秀的传统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3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