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1日,广州新华学院揭美乡村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一早便集合完毕向期待已久的火炬村出发。每个人都满怀期待,想要对这个红色革命村落一探究竟。
当揭美实践队所乘坐的车子驶入带有火炬村字眼的牌匾后,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党徽和火炬形状建筑物,无一不彰显其浓烈的红色革命文化气息。下车之后,漫步于干净平坦的油柏路上。道路的左边是带有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立牌,右边是红色革命英雄人物的人形框架立牌。紧接着是引人注目的巨型火炬,其对面就是火炬村红色研学基地。
火炬村红色研学基地位于其村的龙跃学校旁边,而龙跃学校是揭西市党员教育基地。实践队拜访红色研学基地时,是村委员邓碧云同志接待了队员们,团队成员在会议厅观看了火炬村的介绍视频,全体成员无不为火炬村的历史和目前的建设而倍感震撼。之后实践队成员进入到内设的潮汕人民抗征队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中,队员们了解到火炬村的原名为龙跃坑,坐落在莲花山脉大北山南麓。龙跃坑是中共潮汕地委的驻地、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和司令部及部分机关的驻地,为潮汕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火炬村为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以红色历史、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火炬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潮汕地委和潮汕人民抗征队为潮汕全境解放所作的历史贡献,以此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初心、担使命,奋力开创揭西改革发展新局面!
紧接着邓碧云委员为队员们联系到了火炬村党员李永泉老伯。他的到来给实践队成员了解和学习火炬村那段革命历史增添了宝贵的机会。
在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七旬的李永泉老伯于1976年入党,在村里做了35年会计,后来退休便就一直在村里。当实践队成员询问他火炬村近年来的变化如何时,老伯十分激动地为队员们讲述他生活了七十多载的火炬村的变化历程。特别是近些年来火炬村的环卫工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做的十分出色。老伯多次提到火炬村所铺设的柏油路,每每提及便掩盖不住内心的自豪与喜悦。他回忆起自己年少时上学时期的艰辛,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平坦宽敞水泥路或柏油路,只有崎岖泥泞的小路,尤其是下雨天行走更为艰难。由此他告诫实践队成员要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好好读书,好好学本事,将来对国家做贡献啊。要听从党的领导和指挥啊,是共产党让我们大家的生活变得这么幸福!
在采访完李永泉党员之后,队员们继续深入火炬村的内部。行走的一路上,仿佛置身于革命壁画的海洋。栩栩如生的壁画吸引着每位实践队成员时不时驻足痴望,时常发出崇仰的感叹。在白天蓝云的陪衬下,仿佛置身于画中。
团队也想为火炬村的美丽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在获得村委的同意下,实践队成员为火炬村进行“井上添画”。大家兵分各路,围在一起,共同享受在这如画般的火炬村中对其井盖进行涂鸦作画。画完后反馈给村里负责人,也获得了他们的赞许。
7月11日,揭美乡村社会实践队继续对火炬村进行调研。火炬村,曾用名为龙跃坑,在1953年,为纪念本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而改名为“火炬村”,象征着革命的“星星之火”如同一支照亮黑暗的“火炬”,终将形成“燎原之势”,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火炬村承载着昔日红色革命文化的荣光,大力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政策,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并被誉为“青山绿水间的红色堡垒”。
火炬村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广东省潮汕人民抗征对驻地,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有六个革命旧址。接下来,让队员们一起走进“红色火炬”的革命旧址。
一、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后勤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韩江纵队北山支队以天宝堂为驻地,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6月7日,潮汕地委在天宝堂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约60人,会上成立“潮汕人民抗征队”,确定了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政策。7月,抗征队发表了《潮汕人民抗征队告各界同胞书》。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潮汕的解放武装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潮汕)支队。武装力量发展到11个团,7000多人。
二、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军政法庭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军政法庭
1948年夏,潮汕人民抗征队按中共潮汕地委指示,成立潮汕军政法庭,法庭职能主要是审判潮汕人民抗征队在历次战斗中及平时抓捕的国民党战犯、特务分子、土匪和地主恶霸等。潮汕军政法庭庭长由潮汕人民抗征队提名报请中共潮汕地委批准,法庭设于南山镇龙跃村应升公厅。应升公厅始建于1934年,建筑面积约423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四点金结构。
三、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司令部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司令部
1948年夏,李氏祖祠被设为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内设政治部,电台直接与中央联系,指挥潮汕各地党的革命行动。1949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迁到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委龙跃村北山楼内李氏祖祠。出版《新潮报》指导潮汕各地党的活动。李氏祖祠始建于1769年,建筑面积约477平方米,现仍作祖祠用。
四、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后方医院
1948年潮汕人民抗征队在此设后方临时医院救助伤员病者。进兴居始建于民国1935年,重修于2001年,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四点金结构。
五、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兵工厂
潮汕地委在天宝堂会议后,宜告潮汕人民抗征队成立,建立了潮汕地区的武装队伍,以武装斗争形式,正式向国民党政权宜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龙跃坑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一直是潮汕人民抗征队游击活动据点、后方根据地。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及后勤部曾设于此地。刘向东、曾广、林震、陈彬、丘志坚、何绍宽等人,都经常在这里活动,制定对敌作战计划,指挥了许多战斗,还开办兵工厂,设立潮汕军政法庭等。早期潮汕人民抗征队兵工厂设在南山镇归善村会田坷山后,随着国内战争形势的转变,潮汕人民抗征队活动区域越来越向敌占区维进,深山交通不便,材料运输、弹药供应不及时,经周密考虑,1948年前豆,潮汕人民抗征队兵工厂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南山镇龙跃村。
六、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炸药仓库爆炸点潮汕人民抗征队革命旧址——炸药仓库爆炸点
潮汕人民抗征军弹药仓库原是一座三房两侧的新房。1947年8月开始,抗征队的武器弹药常年存放在仓库。1949年6月,由于士兵操作失误,造成弹药仓库大爆炸,房屋被炸为平地,当场炸死七位革命同志。其中一位是本村李怀谦同志,时任潮汕人民抗征队法庭庭长,牺牲时35岁。解放后,七位牺牲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南山镇南山中学后山革命烈士纪念亭。
走进龙跃溪时,有一个明显的标牌指向写道“人民大食堂”,午时,队员们在人民大食堂就餐。火炬村属于客家地带,所以大食堂供应的为地地道道的客家菜品,有梅菜扣肉、酿豆腐、咸菜苦笋煲、雷公根丸汤、客家捆腐卷等。
饭后,揭美乡村实践队的队员们对食堂里的阿姨进行了简单的采访,队员们了解到,目前村里的主要靠红色文化建筑吸引外来人员进村旅游,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来食堂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食堂的员工都是本地人,大家可以留在村里工作,不再跑到外面打工了。村里的旅游业拉动了本村的经济发展。
在“人民大食堂”出来后,便是火炬村的幸福里主题民宿,这是火炬村建设美丽宜居生活区的主要构成之一,但目前仍在建设中,尚未完工,虽是如此,队员们仍可从其外观可以窥探到,等其建成,其成果可见一斑。
昔日贫穷的革命老村,在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正焕发出新农村的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1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