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环境 艺术振兴乡村
7月11日,我们的暑期实践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服务山区26县,艺术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二团从浙江农林大学出发,驶向丽水市遂昌县。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和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调研活动,内心充满了期待,却也有些许怅惘,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哪一步,或者说可以为团队、为振兴乡村做出什么贡献。不过,我清楚,这定会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实践活动。
到达遂昌县三仁乡后,实践团参与了当地相关工作负责人员举行的交流会,会上,我们了解了遂昌县三仁乡的大致情况以及当地乡政府的规划愿景,为更好地设计美丽庭院、进行景观规划提供了方向。实践期间,我们在小忠村村支书的带领下走入乡村,感知这里的草木砖瓦,洞察此处的风土人情。一路上,虽烈阳高照,但火热的交谈却使得我们感到身心空灵,村支书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围墙设计的看法。
与此同时,我们走入村民之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发放宣传页,热情的村民与我们仿佛本就是街头邻居,这样的氛围真的很好,大家纷纷提出着自己对于庭院的想法,憧憬着自家的庭院。此外,我们还观察了几处原先已有的庭院设计,其外墙高度、砖石花纹等,这对于乡村设计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有重大作用,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线下实践过程中,场地测绘自然也是少不了的,队员们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彼此熟络起来……
线下实践的日子仿佛转眼间就结束了,正如相聚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的样子。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充实而富有意义,我们不仅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自身的才干,也使我们对于自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如何协助进行乡村振兴等问题有了更多的见解与看法。
创建一个美丽宜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是完成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我们园林等一系列类似专业的人才正为其提供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为了更好地使自己能够达到未来的人才要求,我们应该打好专业基础,同时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脱离实际,而是要常常到现场实地考察调研,这样才能使项目落到实处。
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一大问题便是“千村一面”问题,这样的规划设计是枯燥的、没有灵魂的,也是背离村庄实际的。尽管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村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遗迹,前村有什么宗族祠堂,后村是什么名人故居,因为“普通”本身就是广泛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解决“千村一面”的现象,也要杜绝虚构历史文化的问题。对于乡村的景观规划,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自然要素,正如吊脚楼不会出现在东北平原一样,一个地区的景观规划应当符合当地的“天”“地”“水”;其次要考虑的是人文要素,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应当着重考虑,乡村景观规划是为了创建更好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什么盲目跟风以求带动旅游业来繁荣经济,一个地方不宜居,本地居民都留不住,又能吸引多少游客在此消费呢;此外,设计需贴合实际,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这就好比在小路中间设立牌坊,交通本就不便,如此设置甚是可笑,亦如在乡村设立大广场、大草坪,一来乡村人口基数往往不需要这样低使用率的景观来撑排场,二来这样的景观也无法吸引你想要的旅游资源,人们来乡村旅游,看中的也是他们失去或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罢了。同时,商业化会使乡村失去真我,凤凰古城、芙蓉镇等等便是耳熟能详的先例,因此,如何防止过度商业化也是重要的一环……
行文至此,颇感自身能力有限,吾辈仍需努力充实自我,不断提高,同时也要感谢这一路来老师与学长学姐的照顾,感恩遇见。(通讯员 曹凯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1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