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新骗术层出不穷,让民众蒙受巨大损失。在多方合力打击下,这一“社会毒瘤”的发展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相关报告显示,19岁是受骗高峰,18岁—25岁占整体受骗者52.4%,其次是26岁—30岁,占整体的21.4%。但是,老人依旧是通讯网络诈骗受损金额最大的群体,其中56至60岁的老人平均受骗金额最高,这些案件单笔涉及的资金少则几万元,多的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在通讯网络诈骗中,资损程度和受害者年龄呈正相关的关系,年龄越大,其资损的金额就越大。
为了探寻老人对于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及他们的易受骗原因,来自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的骗子说的不队开展了针对老人群体的走访调研。在本次调研中,队员们积极走访当地老人,通过交谈与模仿电信诈骗典型骗局的情景式对话,找寻老年群体的易受骗原因。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对老人们的易受骗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老人们更容易相信他人,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待亲友或者他人的信任感也有增长的趋势。年纪越大,信任感越高。这一现象似乎不受地域、国家的限制,普遍存在。因此,面对狡猾的诈骗分子,老年人很容易轻信他们,从而落入诈骗分子设好的圈套。其次,中老年人对于一些现代的网络技术不够了解,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技术冒用各部门的电话号码,会让老年人误以为真实,且很多诈骗手段为告知对方其子女出现某某问题,一般老年人为了尽快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便会无法做出冷静判断,一时冲动便进了不法分子的圈套。最后,中老年人虽然阅历丰富,但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认知活动能力不断衰退,部分老人会变得固执刻板,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做出判断。还有一些老年人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缺乏了解和理解,容易导致他们慌乱和缺乏安全感,这就给骗子创造了可乘之机。
那么,如何降低老人的受骗风险,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呢?在调研之后,队员们向老人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在做出需要动用资金数额巨大的决定时,不妨与子女商量,让家人帮自己把把关,确定真伪;平时可以多看新闻,留意近期发生的欺诈事件,了解骗子的欺诈手段,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不要轻信不明号码的短信或电话,尤其借子女朋友之名要求汇款、索要银行帐号或密码的,更需高度戒备。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在预防电信诈骗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关注易受骗人群,了解他们的受骗心理,分析他们的易受骗原因,让更多易受骗人群远离电信诈骗骗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