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是人一生中最闪耀璀璨的年华,也是最需要奋斗的年华。2022年7月,由港澳台学生和内地学生共同组成的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益口吐司”实践团队从长沙出发,来到湘赣边界的乌石村,以激扬之青春投入“三下乡”实践活动,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建设中,以“支教科普+劳动体验”二元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在乌石完全小学的特色支教科普中,团队开展多元化教学,以口腔科普为核心,设计了鸡蛋涂氟、鸡蛋泡醋、牙菌斑等一系列趣味实验;建立创意“选修课”模式,包括物理实验、书法、剪纸等选修模块,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队伍中来自香港的成员专门讲解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以纪念香港回归25周年,响应时代主题。15名线下实践队员在8天实践中共教学近90名学生,21个课时。完成10个口腔科普课堂,5个物理、化学方面的趣味实验课堂,以及英语课堂与香港回归25周年特色课堂,在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向孩子们传递了爱国情怀。
学稼农畯 躬操井臼
在实践中,团队秉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聚焦劳动教育短板,策划体验劳动、艰苦劳动、专业劳动、日常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五劳并举实践内容,在劳动中认识乌石村的乡村振兴成就。7月8日学习辨识作物探索乡村农业产业发展;7月9日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实践团成员下田采摘农作物,学习基本生存技能并独立做出一顿饭;7月10日团队为村民干实事下地清理水渠平整杂草……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干农活的劳动“补课”中,收获了劳动经验,学习了劳动技能。“很累,但确实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成就感。”首次干农活的队员陈祺深有体会。
而为了日后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在实践期间湘雅口腔医学院院长唐瞻贵一行人来到乌石村,与浏阳市小河乡副乡长陈佳等当地领导等共同出席了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以期长期打造劳动教育平台。乌石村的“富民强村”,就是在劳动中脚踏实地,不走“捷
入户科普 口腔义诊
7月11日上午,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的张扬根医生在带领实践团队走入村民家中进行口腔科普和口腔检查,并为孩子们建立健康档案。专业医生带领专业学生入户,务求将专业口腔科普落到实处。“很多孩子需要专业问诊和健康的口腔健康习惯。”张扬根医生在入户结束后看着厚厚一沓健康档案说。
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口腔健康观念,7月13日上午由湘雅口腔医学院的专业医生组成的“党员博士团”来到乌石村,为村民们开展义诊和健康科普服务。专家团队现场面对面为村民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并解答相关问题,把优质的健康教育资源送到村头,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下,保护村民尤其是儿童口腔健康,推进乌石村口腔健康教育建设。
人文荟萃 红色精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7月12日上午,队员们走进村子里的乌石创意基地与手工创作当地特色石头画的青年画师们深入交流,采访了基地内的聋哑人画师,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在与基地负责老师的访谈中了解乌石村当地艺术产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以新技术融合文化产业,赋能当地乡村振兴。“政府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平台,政府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平台,不单是线下销售,还有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线上推广,让更多人看到了乌石村的特色乌石文化。”基地负责人吴主
任对队员们说。
除了特色乌石文化,当地还有丰厚的的革命文化遗产。7月13日下午,队员们探访了当地红十八军组建地小河革命历史陈列馆和红一方面军医院旧址,深入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把先烈们的筚路蓝缕融入到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奋斗当中去,“人文化人谓之文”,以文化为乌石村乡村振兴事业铸实地基与灵魂。
“大学生下来学习劳动,了解农村的文化与建设非常有必要,关键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成真正搞得了学术、接的了地气的人才;也为乌石村做到实事,做专业的口腔科普,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认识这里,了解这里,建设这里,才能真正地去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湘雅口腔医学院院长唐瞻贵说。
在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益口吐司”实践团队立足专业知识,自觉肩负起服务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牢记新时代青年的时代重任,立足乌石村实际,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7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