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化州市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不同,分为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据记载,南朝元嘉三年(426),杖头木偶戏从中州传入化州,元朝传到我市各地。明万历年间,随着闽南人向粤西移居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布袋木偶戏传入粤西,逐渐演变成电白,化州等地的“扁担戏”,后与杖头木偶戏结合形成单人木偶戏,布袋木偶已不单独存在。
杖头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按木偶戏班的人员及装备分为:小班,即单人木偶戏,由1名艺人表演;中班,3至4人;大班,10至15人。一班木偶戏有30多个木偶头像,分生、旦、净、丑、武生、须生等角色。演出时以锣、钹、鼓、木鱼等打击乐配合出场和过门,艺人按角色行当不同的表演程式和动作表演,唱出男、女、老、少不同的声音和各种角色行当的语言特色。木偶戏的唱腔是在当地流行的山歌调基础上演变而成。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文革”中茂名市的木偶戏基本停演、直到1978年才迅速恢复和发展。现在仍有许多年轻一代致力于木偶戏,我相信新一代年轻人定能以青春之手,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木偶戏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发展壮大,增强文化自信,让木偶戏在新时代中发出熠熠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9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