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与制度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农业产供销过程中的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确保食品供给及粮食安全前提下,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了探究低碳农业技术在江汉平原的具体实施情况,暑期社会实践团赶赴湖北应城市开展社会实践。
第一站:陈砦村
图1 陈砦村陈砦村位于田店镇以西,是田店镇版图面积较大的几个村之一。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000亩。陈砦村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旱地以种植蔬菜和棉花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较大,耕地流转率较高。近年来,陈砦村对道路和渠道进行硬化,便利交通的同时做到旱涝保守,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对自来水管进行维护,为全村人民解决安全用水问题。
图2 团队成员前往陈砦村在村委会李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入村进行调研,一眼望去稻浪滚滚,河水清澈,可以预见丰收的好景象。陈寨村村民对团队的调研工作非常配合,除了问卷涉及的低碳农业采纳情况外,也主动向团队成员分享他们对于本村农业发展的意见和看法。在与村民沟通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陈砦村近几年的发展变革。以保护村民的基本利益为前提,为满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村书记牵头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大大提升了陈砦村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在保粮增收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陈砦村耕地全部实施秸秆还田,从村民口中得知,秸秆还田后,陈砦空气质量和气候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第二站:王店村
王店村位于田店镇以南,南邻汪凡村,北抵田店村,西靠大富水河,东接畅马村。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2175亩,总人口1346人,住户302户。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旱地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人均耕地相对较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打工经济占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
图3 团队成员与王店村村民交流王店村的村民邻里关系十分和睦,团队成员们一进入村子,便看到围成一圈,正在聊天的村民们。这给调研节约了很多时间,不用挨家挨户去敲门采访农户,大大提高了调研效率。当地的村民也非常热情,很乐意与团队成员交流去年的种植情况以及他们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看法。
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68岁的党员爷爷。他和爱人已经务农三十余载,通过在水田种植中稻,在旱地种植玉米,家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年的毛收入都能达到4万以上,自己家里也买了很多农民家里没有的电脑、插秧机等。以虾稻共作技术为例,在他看来,实施这项技术的风险较大,许多农民无法承担失败的风险。该技术在王店,甚至整个应城的普及率都较低,且鲜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下田指导。若要低碳农业技术最终在村里有效实施,政府应该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惠农政策,并派相关技术人员亲自到乡指导,保证农民学得懂、学得会。
第三站 畅马村
图 4 应城市水生农机专业合作社立牌团队的目的地是应城市田店镇。田店镇地处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结合部,位于应城市西北部,距离县城21.7公里。迎着朝阳,我们乘坐班车来到田店镇,车窗外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向我们身后奔去,令人心旷神怡。下车后,我们来到畅马村,村书记带我们来到了村子里最大的农业合作社——应城市水生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进入合作社,便看到立在田边的大大的立牌,显示这里是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示范基地。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进入合作社,各种大型的农机设备依次陈列,虎虎生威,村书记向我们介绍这些都是合作社的机器。随后,我们与合作社的农户进行交谈,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合作社约有5000亩农田,是全机械化生产模式集成试验示范区,也是水稻病虫害综防展示不防区基地。他指着堆在空地上的黄色灯罩说,“这些都是上面发下来的,可以防治虫害的用具,我们这里所有的田地都有,是用来作示范的,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可以推广。”当谈到秸秆还田技术的时候,团队成员了解到畅马村的秸秆都是政府明令禁止燃烧的,所有的秸秆在收割之后都会被拉走用作其他用途。农户笑着对我们说,“我们这里也不用购买种子,会发种子,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经常来作指导,禁止焚烧秸秆后空气也变得好多了。”谈吐间都是对政府政策满满的信任和支持。
图 5 团队成员与合作社农户访谈走访畅马村的过程,是团队成员第一次深入了解农业技术高质量发展村落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畅马村的努力成果,更是政府重视、党正确领导的共同结果。畅马村坚持贯彻保护环境政策、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型农业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更加高效,让农民能够真正收益。
通过这次在田店镇的调研,与诸多村民交流谈心,团队了解到了村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诉求,也与村民们在思想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此次调研,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使团队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农村。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0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