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湘潭“三下乡”团队访苗族挑花专家姚本奎老人:热爱为桨,使命作舟

来源: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张逸冰

“挑花一针一线里都包含了深厚的情感。挑花的图案是数代人在不断地传承、演变、再形象化的结晶,是几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老人严肃地指着他的著作《苗族数纱》,目光紧紧抓住访谈小组,湿润却坚毅的双目中似要诉说深藏在非遗挑花下的千年故事。

姚本奎老人作为一名民俗研究学者,有《苗族数纱》、《踏虎寻梅》、《沅水盘瓠——文化游览》等著作,现任泸溪县第二届美术协会顾问代表。泸溪苗族挑花传承人兼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滕静蓉称姚本奎老人为师傅。

7月16日,访谈于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3楼会议室展开,姚本奎专家与杨进传承人、泸溪文旅局副局长王学义一同受访。姚本奎老人刚刚驶入会议厅就笑呵呵地向调研小组打招呼,刚坐下便雀跃地向访谈成员们展示他带来的礼物——《盘瓠文化探源》等四本著作。姚爷爷捧着这几本书,眼中闪着喜悦的光,如数家珍、将它们视为孩子一般,毫无保留地向成员表达自己对苗族挑花等非遗文化发展的看法、对苗族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见解等。他表示,对苗族挑花等非遗文化第一要义是要抢救、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长远规划。

山路纵深,只为寻觅失落的文明

300多户人家,一万多公斤的绣品,姚本奎爷爷一行人在蜿蜒纵深的山路踽踽前行数载,去抢救失落的苗族挑花文化。

都说苗族的姑娘“会种蛊”,其实苗族的神秘又何止于此——执著守护族人的上古武神先祖蚩尤,高辛王之女辛女与形态多变的始祖盘瓠,由古枫树变来的蝴蝶妈妈,美丽的吉宇鸟等等。苗族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中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蕴含对人类天性质朴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击,使苗族挑花的传承岌岌可危。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态正发生极大的改变。而姚爷爷说到,他十分遗憾的是晚年才在工作闲暇之余接触到苗族挑花等神秘、意义深远的湘西文化。姚爷爷曾从事教育行业,在文献阅读以及生活中多样的接触萌发了对苗族神秘文化体系的浓厚兴趣,并慢慢种下了钻研探索的种子。经过老绣品收集、苗族文化探索、图样整理等一系列研究,姚爷爷编撰了厚厚的《苗族数纱》一书。书中极尽地覆盖了数百种挑花纹样,每个纹样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或神秘的故事等人来探寻。一条传统的四花挑花头帕作为工艺品可售约一千元,但工期却需将近45天。因此村中的年轻人权衡之下当然更愿意外出务工。城镇化的大趋势下,农村空心化、乡村发展人才匮乏使得挑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举步维艰。手工经纬分明的挑花原料布也在现代机器大生产下逐渐销声匿迹。

发展之本是传承。面对调研小组的提问,姚爷爷顽皮地用了“尖锐”一词来形容。他认为,传习所培训学习来传授技艺、与高校合作创新不可谓不重要,但苗族挑花文化当务之急是保护和救助。一同接受采访的杨进传承人也提到,一种文化要发展创新的前提是要吃透它的原本、读懂它的故事。他们认为,不反对设计的创新,但不能丢失本真。若从学术性和实用性两各层次辩证地去探索苗族挑花文化以及其助力乡村振兴的潜力或许能更好平衡传承与发展,在稳定中谋进。

择地而蹈,挑花手工情感与机械产业化的矛盾

“那些工厂车间我去过,那些机绣产品我都摸过,那些布料硬的、平的、没有情感。”姚爷爷在提到苗族挑花机修作品显露出了颇为无奈的惋惜,甚至愤慨的神情。杨传承人指出这就是产业发展问题。

“横经数纬、经纬清晰、三纱下线、纹样毕显。”一花一线绣湘情。苗族挑花不同于传统刺绣,挑花在布料表面行针,演化成为立体几何抽象纹样,极具空间感、立体感。若使苗族挑花大众化,为其吸引更多关注,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精工细磨的手工挑花产品可能不甚符合大部分人群的消费期待。机器生产的挑花绣品质地更硬,无法像手工一般精确经纬、在轻薄的布料上运针。尤其使姚爷爷介怀的是机器不能承载手工里绵长悠远的细密情感,他说到:“每一个身着挑花的姑娘都穿着一个故事。”从绣娘针线中流泻出的湘西文化,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承载着来自远方的祈愿与祝福。姚爷爷表达,不要让机器掩埋文化,不要使冰冷取代情感。

而挑花及耗绣者眼力、精力、耐性以及时间,机械化生产则恰恰弥补这一点。怎样平衡机修与手绣,保留文化的纯粹性,需要把握均衡。归根结底,这是传统文化发展成为产业的困境。访谈中提到浏阳本地产业发展好,外出务工少。烟花产业发展成熟,吸引力大,订单多,收入高。既要学术上深挖湘西文化的丰富内涵,保留挑花技艺及文化的纯粹和本真,也要在实用层面推动挑花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创新,与现代文化和其他文化符号诞生出别样的火花。苗族挑花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以及赋能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大局观念,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构空中楼阁

姚本奎爷爷为访谈准备了笔记,他手持钢笔,在认真聆听成员提问的同时记录些什么。他严肃表示,要使苗族挑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应顾大局、谋长远。

针对包括苗族挑花等非遗文化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姚爷爷提出四项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族责任、形成合力。访谈了解到政府近年即拨款约40万元鼓励支持滕静蓉挑花娘子“公司+传习所+绣娘”发展模式运转。社会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挑花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才能更畅通地推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乡村作为国家中独特的一部分,在加快乡村发展之外要重视乡村不同于城市之处,并充分发挥好乡村独有的功能。乡村为城市及自身提供粮食、保障生态,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历史优秀文化的文化符号。姚爷爷说到,文化的发展对乡村振兴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文化不能孤立向前,其发展基础是要保障好农民、农村、农业各方面的生存发展需求。

就调研地泸溪县而言,姚爷爷表示随青年人外出务工,儿童、青少年前往城镇就学,乡村中有一定数量都关闭了。访谈中还提到外媒抹黑中国扶贫事件,针对的既是不断出现的乡村空心房。姚爷爷与一同接受采访的王局长、杨传承人总结:只有解决了医保、教育、住房三大问题,对苗族挑花的探索才能不是构建空中楼阁。

访谈结束后,姚本奎爷爷亲切与访谈小组合影。姚爷爷以温和的目光投向镜头中的远方,苗族挑花的故事仍在继续。经纬明晰,线承湘情;古稀聚力,文赋乡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3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巢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佳俊摄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5日电(通讯员孙燕)6月29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宫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在街……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生活

中国青巢院年网巢湖7月4日电(通讯员孙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学工程院组建赴滁州市凤阳县乡村振兴实践团。自2023年6月29日起,团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根植沃土,情系三农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日电(通讯员王佳俊)“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月1日,巢湖学院“乡意浓浓志愿服务小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农,奏响美丽乡村赞歌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知农爱农,助农兴农

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通讯员周宇)以“农”为基,助“农”前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认识了解,6月29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助农乡村振兴团来到凤阳县官塘小镇了解农产……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城乡发展共进步,乡村振兴在心中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7日电(通讯员孙燕)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实事。202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助农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为……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助“农”源于心,兴“农”源于行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深刻感悟思想伟力,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2022年7月6日到7月9日,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春向党,红色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员赴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堂、…
在花炮之乡浏阳探寻“爆竹”之“蝶变”
在花炮之乡浏阳探寻“爆竹”之“蝶变”烟花爆竹“始于唐,盛于宋,源于浏阳”。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浏阳市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7月10日正式结束。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浏阳花炮发展的历…
纪实之路,出发!
午饭过后,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为红的太阳高悬在天空,我带着期待且忐忑的心情,将我的行李搬至一楼,准备奔赴平石,开启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追希”社会实践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而我作为新宣…
迎着7月的朝阳,共迎“巫山”之旅
7月的朝阳,如火如荼,把豪放洒在炙热的大地上,7月的党旗,如日中天,把真挚的关爱洒向人间。迎着7月的朝阳,与西南政法大学2020级国际法学院“乡约一夏,与法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一场“巫山”…
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大学生,我有义务和责任为家乡的文明建设做出一份力。暑假,我回到了家乡,在家乡…
武汉学子三下乡:探寻纺织文化,学习纺织精神
本网讯(通讯员梁东越)为更加深入了解湖北省仙桃市纺织文化,做好乡村调研工作,宣传好乡村特色。7月1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参观并走访了涵尚伊炫、千丝佳人服饰厂。通过本次访…
湖南师范大学信息院薪火湘传队进行“面对面 心贴心”家
(通讯员苏媛)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互动,更好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娄底市新化县薪火湘传暑期实践团在新化县实竹村举行了以“面对面…
下乡促发展共筑中国梦
中国青年网驻马店7月14日电(通讯员张梦柯)由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展已经进展到第二天。活动组织返乡大学生到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投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生态…
防疫同行 卫生包鸾 ——记重庆师范大学“青春飞扬·启梦于乡”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开展防疫知识
防疫同行卫生包鸾——记重庆师范大学“青春飞扬·启梦于乡”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开展防疫知识讲堂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保障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2022年7月18日,…
二师学子三下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七月的夏天酷热如旧,七月的雷雨急骤如夕。去年的三下乡,没来得及和学生告别,没来得及和乡镇负责人表示感谢,还没来得及再看看仙桃,就因为疫情防控需求提前结束线下教学,希望疫情能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