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调研队前往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张家湾下都村杨春花家中对杨春花、向晓梅母女进行专访,旨在深入非遗第一线,真切感受非遗文化温度,了解非遗传承者的文化观念和态度。
“一株禾是个仓,五月六月不理它,十冬腊月当主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苗族挑花传承人,杨春花奶奶一见到调研成员就热情地介绍自己的挑花作品。苗族挑花技艺在2011年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在非遗传承人眼中,其不过是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必备技艺。杨春花奶奶介绍到,自己将日常生活中所喜爱、关注到的东西绣进布料中,制作衣物或者单单保存布料。莲花、金银花、草莓、喜鹊鸟等意象元素被杨春花奶奶绣进服饰的领口、袖口上或作为自制背包的点缀,象征着苗族人对、自然、生命的礼赞。除此之外,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杨春花奶奶在家中历时一个多月绣出抗疫苗绣作品,以此表达对国家抗疫行动的支持;2021年建党一百年之际,向晓梅女士绣出“国富民强”挑花作品以表达对党的歌颂。
向晓梅女士称,杨春花奶奶毕生都在研究挑花作品,自己是下一代继承人,将来定要将此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女儿。然而,此项技艺对人的眼力、耐力要求极高,学成挑花技术本就带有一定难度,加之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审美方式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当下年轻人中少有愿意师从自己或母亲学习挑花技术者。苗族挑花的对外传承工作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不过,好在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鼓励支持定期举办非遗大会等活动,为不同项目的非遗专家齐聚一堂展示及销售自家非遗文化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另外,在谈到苗族挑花机绣与手绣的共同发展模式时,向晓梅女士认为,只有传统的手绣挑花作品才承载着人们对作品的情感,机绣作品冷冰冰的质感永远不可替代手工制品的温度。
最后,小组成员试穿了杨春花奶奶亲自制作的苗族挑花衣裳拍照留念。
杨春花奶奶将对挑花的热爱编织进衣裳里,一针一线间尽显其对挑花技艺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她和向晓梅母女倾尽毕生的心血于挑花技艺上,在传承传统针技绣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灵感思想再添新图案、新纹样。通过此次专访调研行动,调研分队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坚定的文化初心和使命感,对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3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