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出致富路 赴茶恩市镇茶花村开展“三下乡”暑假实践活动
(指导老师:李明,通讯员:王广柯)
近日,由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自主组织的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开展设计下乡主题实践活动,与村书记讨论乡村振兴发展变化,探寻新时代乡村改革致富奥秘。
实践团刚到目的地便受到了来自村委村干部的热情款待,秉持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原则,实践团成员与村书记进行了针对乡村振兴变化的细节讨论。在其与村干部的安排下,记者稍作休整后便踏上了“寻富”之旅。
一、田间黄牛过
在途中,记者偶遇了正在放牛的村民王冬平,对其进行了相关信息的采访,一起交流养牛计划的经验之谈。
(图为农户及田间散养的牛群)
在记者的提问下,村民王冬平表示,养牛作为一种新型致富的方法正慢慢在村中发酵,而面前的十八头牛都是吃稻草一只一只喂养长大,由于不吃饲料,所以品质极好,销售环境在对外市场中一直处于优势,近年来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十分丰厚稳定的收益。
面对实践团更进一步的询问与探讨,村民王冬平表示,养牛虽然给自己带来的一定的收益,但同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之后的养牛计划中他将进一步改善喂牛形式,降低养牛所带来的副成本输入。同时,村民王冬平示意记者向村中心继续前进,村中还有一位通过养牛来发家致富的村民,其养牛基地更加具有代表性,然后在与记者告别后渐行远去。
二、“犇”出致富路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受邀参观了村民侯谷平的养牛基地,这里是村里最大的养牛卖牛市场,全村的牛肉供给几乎都在这个地方进行交易和购买,牛群在棚屋中低头吃草,祥和的画面映射出一片勃勃生机。
(图为基地牛槽照片)
在记者的采访中,村民侯谷平表示,棚中共有30头牛,自放自养,一般通过朋友圈和电商形式来进行销售,平均一头可以卖到16000-17000元,不会滞销,不会受到湘江的影响,收益非常稳定。在刚开始承包别人的棚屋进行种牛养殖时,由于牛群数量少、个头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没有得到一定的收益,但在养殖三年左右后便开始得到可观的效用回馈,至今已经建设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养牛基地。
当记者问到养牛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时,村民侯谷平表示,养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不能像养鸡一样可以马上赚回成本,这些年来都是在村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把这件事搞好、做好。牛的品种以利木赞和安格斯为主,早上喂一上午,下午休息,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地放牛,牛的周围是稻田,在收麦季也会雇人帮忙,一定程度上增多了就业劳动岗位。近些年继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以来,村里一直引进新技术和新产业,而他作为村内的养牛大户,身上兼备着促进其他产业链快速发展和完善其他村民产业机制的责任,同时他也在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来进一步改善养牛业发展状况。随后他向记者介绍了希望可以从事养牛的另一位村民,并表示会尽全力帮其构建起初步规划,进一步扩大全村养牛业进步发展。
(图为帮扶团与牛业养殖户的合照)
三、牛棚版“桑基鱼塘”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记者敏锐地发现村民侯谷平正在实施“草养牛,粪养草”的资源良性发展循环模式。村干部罗志辉表示,村里的村民大多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资源循环充分利用,通过这一举措可以降低副成本,拉高净收益;同时也是为了顺应党委领导呼吁下的“稳数量、提质量、保生态”的“三位一体”工作政策,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避免粮食短缺等现象级资源稀缺灾难,在努力保障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模式的前提下,再进行有效发展其他副产业链,达到精准致富和总效用最大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