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武汉东湖学院“筑梦经济人2022”实践队赴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开展了以“非遗文化传承有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政策的背景下,我国非遗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实践队队员们怀着满腔热忱,意欲在神农架实现“面对面”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特殊魅力和文化熏陶。
2022年6月27日上午,实践队队员来到神农架盘水生态产业园区拜访了堂纺叠绣的省级传承人杨钿女士。在和杨钿女士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年来她在传承和弘扬堂纺叠绣上耗费的大量心血与经历的无数艰辛。我也认识到想要保护、传承和弘扬好非遗文化离不开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也离不开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众去学习与传承这项传统美术。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与杨钿女士交流了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去推广这项传统美术的想法,得到杨钿女士的强烈认可并通过抖音直播成功落实。我们一致认为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去弘扬非遗文化不仅能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同网络群众实现深度互动和情感共鸣。
2022年6月27日下午,实践队来到神农架松柏镇采访了打火炮的省级传承人刘玉林先生。刘玉林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打火炮相比于其他传统音乐的独到之处,以及打火炮在神农架当地的传承范围、传承方式和传承现状。在介绍中,刘玉林先生强调了想要传承好这项传统音乐,必须要做到真正的喜欢。同时,我认识到打火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传承配套措施比较完整,传承状况比较好,学徒中有越来越多的女成员参与进来,在当地是一个很受欢迎的非遗项目。
相比于其他没落的非遗文化,我学习到打火炮能在当地传承的这么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打火炮常应用于搬家、结婚、生日等场合,经济效益促进了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
6月28日晚上实践队针对神农架非遗文化发出的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当日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统计答项数据达862项。调研数据显示,填写问卷的人群大多为30—50岁;当地居民认为如今非遗发展主要缺乏继承人以及缺乏创新;当地居民认为在保护非遗方面应加强的措施为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以及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宣传方面,群众更多支持利用微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当地群众也比较愿意把非遗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去学习。
通过一天的学习调研,实践队队员学习了解了当地的传统美术——堂纺叠绣及传统音乐——打火炮。对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遇到的难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都感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支持。我们也认识到想要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在加强宣传教育、重视人才团队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内在生产力,加强创新,这样才能推动非遗融入市场从而获取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在推动非遗文化发展方面有着建设性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代人民群众应努力了解“非遗”、接近“非遗”、热爱“非遗”、继承“非遗”、最后通过创新来发展“非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9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