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总共历时十二天,你认为在这期间最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应该具备的是沟通能力,在这期间,我每天需要定时定量完成写稿和投稿任务,在线上与其他的投稿队友交流投稿情况,在线下与其他组一起出任务,在用‘线上+线下’这两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任务交流时,需要我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加快效率,减少摩擦。”这是来自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新闻组组员吴燕玲的回答。
作为新闻组的一员,在日常生活中,吴燕玲除了要写好发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故事,讲好实践故事,同时她也要与线上线下的队员进行大量工作上的沟通,搭建沟通桥梁。刚开始的她表示,“要同时兼顾两个工作任务,很容易思路混乱,不知道怎么合理分配时间”。后来,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她的想法有所转换。
早上八点钟的闹钟响起,吴燕玲开始她一天的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昨天的投稿情况,当她打开网址,看到一串串“已发布”的信息时,内心便觉得十分满足。当她看到组长把昨天的汇总情况发至大群,队员们欢呼庆祝时,整个人便觉得十分开心,辛苦没有白费。她表示,“有时我看到我写的新闻稿被成功发布时,内心的喜悦是任何事都不能够替代的,就像是一个妈妈看着自己的小孩成长的感觉,很奇妙,又很喜欢”。
渐渐的,吴燕玲喜欢上了这种投稿与写稿相结合的任务模式,也爱上了与队员们的沟通交流。“这种思想碰撞的感觉真的很奇妙,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互相学习和进步”吴燕玲笑着说。
沟通是“听得明白”。吴燕玲在与线上队员们交流投稿事项和任务分配问题时,在学会如何在网站上投稿前,她积极向有经验的队员们学习,耐心听取建议。
沟通是“说得清楚”,在后期写稿时,她能够清楚地向宣传组描述自己想要的照片,增强稿件故事性。她表示,“如果要问我在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是——学会沟通,搭建沟通的桥梁 讲好实践故事”。
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收到回馈,才能讲好实践故事。吴燕玲用心灵搭建沟通桥梁,用笔墨讲好实践故事,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她跟随着“朝阳行”新闻组外出走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通过增加与村民之间的访谈,使得自己更贴近村民的世界;通过亲手参与珍珠挑选,切身体会工作的困难。“这些做法让我更能明白哪个写作角度能更好地体现农民的生活、哪张照片更能讲述好实践的故事。也让我深刻明白,无论是跟谁沟通,都要将心比心,因为沟通不是带着直接的目的性,而是用心与人相处。”吴燕玲陈述道。
沟通,既要“听得明白”,又要“说得清楚”。无论是线上线下哪种沟通,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兼顾他人的理解和感受,准确地传达、用心地确认、及时地核对和反馈,都能够减少沟通中的误解,有误解不可怕,重要的是沟通过程中彼此的尊重与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之间积极沟通,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始终坚持将心比心,团结一致,努力凝聚成“一团火”,坚持探索电商助农的“新路径”,坚持发挥青年的优势,顺应时代浪潮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全力以赴!
撰文|林琳
摄影|陈一辉 刘芷晴
初审|庄漫诗
复审|周璇
终审|周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1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