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面塑奶奶高桂英--指尖上的善举

作者:曹元营

寻迹小分队成员这次来到面塑大师高桂英奶奶的家中,我们发现这不过是靠近路边集市的一间简陋平房。这间房子不足10个平方,同时兼做教室、餐厅和学生宿舍。靠墙的位置放了一张床,屋子中间一张摆满面人儿和原料的小小桌几,就是他们的工作台。

虽然条件有限,但高桂英老师已经坚持免费收徒10余年,她的免费的原则是:“只要是穷人,管吃管住包教包会。” 经她所说,学生们都是慕名而来。他们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的,其中有失业青年、退休老人、学生、打工的年轻人、网瘾少年、残疾人、失足青少年,什么样的人都有。

经过和高奶奶的沟通,发现她的小小摊位,已经坚守了若干年。而她这么辛苦,为的不是自己谋生,而是帮助别人。

高奶奶告诉我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她就用卖面人的钱帮助周围的困难家庭。后来感觉靠自己捏面人的钱不够,就想到收徒,“给他个手艺,靠劳动挣钱吃饭。”

“年龄最小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大的有80多岁高龄的老人。少说也有4000多人了。”高桂英说,他们学成后有的自谋生路,有的成了民间艺术家,还有的漂洋过海,到国外弘扬民间文化。“你看,这些是学生从美国寄来的信。一个女学生在信里说,她定居美国后,发现不少人喜欢面塑,就免费教了十几个孩子。” 说起学生,高奶奶明显高兴起来。“学生来了都是随到随教,早中晚都有学的。我还是4所小学的面塑老师呢。”每次去学校上课,她都带名学生去,为的是让学生现场学习教课。学校里给个几十块钱的材料费,她都给学生,自己分文不取。

“到我这儿的学生大都是家庭十分贫困的,因为相同的背景,我很少问他们的家庭情况。”高奶奶解释说。

恰巧一名8岁的小男孩杨沁宇正在旁边学习面塑技艺,“高奶奶每天亲自给我们做饭,好让我们多学会儿。做好了,先让我们吃,自己就喝菜汤、吃馒头。做了好的,总说不合口味,不舍得吃。有时候学生的剩饭高老师也会偷着吃掉。”他解释道。


在教给学生技艺的同时,高奶奶也以自身的言行传递着爱心、慈善之心。她说“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意义的,做作品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我也同时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从2003年开始,一直坚持至今。虽然有着一手捏面人的家传“绝活”,但高奶奶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很多钱。她义卖所得大都捐出去了。多年来,到底捐了多少钱,她自己也不清楚。只是听她说,市慈善总会、残联的人都认识她,因为她是常客。熟悉高奶奶的蔡述曾老人说,这么多年,高奶奶捐的款加上收徒花费少说也有100万吧。被高桂英的义举所感动,有关部门在黑虎泉特批给她一处摊位。她非常珍视这个摊位,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每个周六、周日,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平时就靠和学生做面塑的钱支付学生们的日常开支,有时候钱不够,她还把退休工资拿出来缴房租、买做面塑的材料。高奶奶告诉我们,她早晨5点左右就起床做准备,6点就会和学生张明来到这个摊位进行义卖,中午和学生买个烧饼就点咸菜凑合一顿,一直到晚上十点。

她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北川擂鼓镇400百名小学生在济南复课期间,曾义务教这些孩子捏面人。

高奶奶常常收到她徒弟的来信,信的开头大都这样称呼“尊敬的高老师、高妈妈,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每每看到这里,她说,她都忍不住鼻子一酸。

她说,有一次被某电视台叫去做节目的时候,她曾经资助的一名大学生忽然站起来,当着所有的观众跪在她面前,叫了一声“妈妈”。那一刻,她感觉所有的艰辛和委屈都好像消失了。

这名大学生叫李忠华。是被高桂英偶然“捡”来的徒弟之一。

“几年前,我在黑虎泉附近卖面塑,对面有一个小伙子也在摆摊卖玩具。当时一天的地摊费是50元,他的生意不好,一天都坐在那里,也不吃饭。到晚上我就去问他,能挣出地摊费么,他说不能。我就说你看我一天卖面塑可以赚到几百元,这个又没什么成本,愿不愿意和我学面塑?他几乎没考虑就说行。”高桂英说。

最初她并不知道这个人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因为没有生活费和住宿费,不得不在闲暇时出来摆地摊,而到晚上就露宿街头。“那时他没有刮胡子,像三十多岁的样子。到我这的都是家庭十分贫困的,因为相同的背景,我很少问他们的家庭情况。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知道李忠华还是个大学生。”

高奶奶就这样把李忠华留在了身边,和当时她收留的几百个徒弟吃住在一起,给他买衣服和生活用品,教他面塑手艺,平时卖面塑的钱也会给他一部分作为生活费。期间,高奶奶和李忠华去了一趟他的老家枣庄。“吓了一跳,太穷了。几乎吃不上饭。他家人用最好的饭——面条招待我。”那次,高奶奶留下了她随身带着的几千元钱。回济南后,又帮李忠华交齐了三年的学费。

李忠华只是高奶奶收留和救助的其中一个学生。近十年里,就连高奶奶自己也记不清她到底收留了多少这样的徒弟。“最多的一年是2004年,有一段时间一共有600个学生一起学习。”而最难得的是,高奶奶不仅是义务传授面塑绝技,还为学生们提供免费的吃住。

学生都住在几间简陋民宅里。房间上下层加起来不过50平米左右。房间内搭着简陋的双人床,余下不宽裕的地方被一张长条桌子占去大部分面积。桌子上摆着很多完工和尚未完工的泥塑作品,十几个人围在一起做着泥塑。

在他们和外人眼里,高奶奶这位老师都和其他人有明显不同。今年已经79岁的高奶奶看起来仍然十分年轻,只是每次被问及某个具体时间和数字的时候,都摇摇头说记不清了。

她本人亦曾任济南民俗艺术馆面塑研究所的副所长,制作面塑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的面塑作品栩栩如生,而做出的面塑亦不干不裂。“最初是家人学的,后来自己慢慢研究配方和和面。”她补充道。

虽然这一路很艰辛,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直坚持下来。“可能从小受家人的影响。母亲以前是童养媳,很辛苦,所以她从小就告诉我要懂得帮助别人,不管自己多苦,都要先考虑别人。而我每次看到别人受苦,自己也看不过去,于心不忍。委屈的时候只能哭,我要是不干了,这些学生怎么办呢?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学生,有的千里迢迢从外地来,我不能说不管就不管。”

一面是家人,一面是徒弟,高奶奶选择了后者。“这辈子,我都欠家人的。只是希望他们能理解。如果有下辈子,我再好好伺候他们。”说到这,这位充满爱心的老人,眼里一下子充满了泪水。

多年来,高奶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2008年,她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曾获得感动济南年度人物提名奖等等。她说,她很珍惜这些荣誉,但并不刻意追求荣誉。

只因“面人,最要紧的是捏出‘精气神’;做人,最要紧的是做个善良人。” 高奶奶说。

通过这次对高桂英奶奶的专访,我们发现类似于面塑等的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继承前景不乐观,发展的并不理想。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急需我们新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这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提高传统文化意识,去了解它、接触它,喜爱它。希望我们可以共同携手,让面塑这门老手艺一直流传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7月23日队长团邓颖欣心得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后勤组陈嘉雯心得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阮驭锦心得(1).doc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郑剑鑫心得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队长团崔子怡心得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李秋漫心得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何丽曼心得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钟琪琪心得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鬓发微微霜 一颗志愿心
2017年7月20日,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星之火燕归巢分队实践队一行人最后一次来到景山街道繁荣社区进行采访。本次采访的对象是爱心亭“爱心理发”的经营者——周陈鹏老人。…
乐享童年系列之初识曼丁鼓乐
带领孩子们进入非洲鼓乐的世界…
东门完小文艺汇演排练进行时
(通讯员 柳嘉慧 孙喆 张行)7月20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麓山教育学社赴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完小支教队伍预定在7月24日举办的文艺汇演开始了全面的彩排。主持人培训舞蹈排练早读,书香二班就在进行诗朗 …
暖阳下乡 童心飞扬
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小学生在这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中的学习成果,也为“暖阳”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7月19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暖阳”社会实践队举办以“暖阳下乡,童 …
烟台大学国学明志社会实践队最后一天
国学实践最后一天今天是我们国学明志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天,因此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去孔林进行活动,另一路去找景区负责人盖章。很有幸我作为外联负责人与另一名负责外联的队 …
淮海工学院“日下锄禾 学子绵力”电商培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7月20日,由连云港市红十字会与淮海工学院主办、商学院承办的“日下锄禾 学子绵力”电商培训活动接近尾声。团队成员对整个活动进行了简单的收尾工作,并与村党委书记李文书于村支部合影留念。…
中江挂面:穿越千年的传承与坚持
白瓷的碗光洁如新,与里面装着的银白色的面交相辉映,散发出动人的光彩。再撒上红色的辣椒、碧绿的葱花,浇上熬制已久鸡汤。一碗让人垂涎欲滴的中江挂面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进一步了解中江挂面的历史和文化,体验 …
“美画化龙,红色传承”,艺力在行动
早上五点,艺力团队的成员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实践工作,再次前往南柴村进行墙绘绘制。队员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绘制能力进行具体分工,经过明确的分工协作,队员们认真高效地完成了上午的墙绘绘制的工作。“美画 …
洛师萤火虫支教队:这里,爱的天空分外美丽
7月13日,晨光熹微,清脆的起床哨声响起,洛阳师范学院“萤火虫”爱心支教队的队员们逐渐从睡梦中醒来,迎来支教队在洛阳市栾川县叫河镇中心小学支教的第八天。心中有爱,30名队员相聚在这里。“自己做的吃着美” …
满目青山夕照明 老牛伏枥志昂扬
2017年7月20日上午九时,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星之火暑期社会实践队燕归巢分队来到景山街道繁荣社区进行采访。本次的采访对象是繁荣社区休闲园的创始人之一——邹文光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