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遗梦陕甘”调研团就民勤小调进行社会采访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遗梦陕甘

7月17日,为了解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文化特产民勤小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遗梦陕甘”调研团成员马雅怡同学前往民勤县收成乡永丰村,采用定点走访和开随机采访两种形式展开调研。

本次采访由本地人对“民勤小调”的口述,围绕信息渠道、收听频率、喜爱的剧种等问题,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团队了解到民勤小调唱腔、演出方式等方面的相关特点,收集了“民勤小调”在发展传承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受访人员对团队的社会实践成果也做出了肯定。

经了解,民勤小曲源于当地和从内蒙流传而来的民歌“西调”、“二人台”,后又与江、浙、山、陕等地移民的俚曲小调相融合,在清之前期即已形成。据《镇番遣事历鉴》载,清道光十一年,“二分沟胡兆庠是年创戏社,领五徒游艺湖坝”。清同治间,民勤小曲进入兴盛时期,职业性小曲戏班“容尤堂”,曾“游艺于口外,凡历三年乃归。” 十五年,民勤东湖艺术人刘发杰组建秦和班,将民勤小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建国后,民勤小曲在音乐、表演、唱腔等方面经过挖掘整理、改进提高,曾多次参加省、地、县会演。

民勤小曲曲调丰富,有100多种,优美动听。道白多用民勤方言,恢谐通欲,亲切感人。表演带有地蹦子社火特色,男角唱时蹦蹦跳跳,女角唱时摇摇摆摆。善用扇子、手帕等小道具做戏,人又称“地蹦子”。角色行当最初仅有小生、小旦、小丑称“三小戏”;迨清末发展为生、旦、净、丑等行当俱全。服装多因陋就简,以生活服装代用。但亦有一定规制:男角着长袍,外罩红或兰色短大襟棉袄,腰围裙带,头戴“凉壳”或“缨帽”。官宦披各色绣袍,戴官帽。小生于白上衣之上套黑或兰色背心。老旦围裙,套青袄,梳刘海。正旦着红或绿大襟袄,下着花裙,头梳髻,别簪。富贵者插各色花,带昭君裙,两鬓插蝶翅白纸花。小旦一如正旦,惟脑后垂大辫。化妆简单,无固定谱式,仅略施脂粉。民勤小曲戏剧目较多,仅艺人口传即有五十多本,其中如《箍马盆》、《麒麟送子》、《大保媒》、《打懒婆》、《二瓜子吆车》等为独擅剧目。建国后挖掘、整理的剧目如《闹书馆》、《下四川》、《小姑贤》等至今仍在演出。

民勤小曲戏的演出场地起初只在地摊子演出。明末,县中始有关庙戏台,因便渐入庙堂,成为敬神娱人的艺术品类。崇祯七年,孟良允联山西客商于城内创建乐楼一座,置办各类乐器多件,竣工日,演戏三天酬神。到清代,戏台遍布全县,较有名的有灯山楼戏台、火神庙戏台、东湖大庙戏台、雷台乐楼、龙王宫乐楼等。特别值得一是的是大关庙戏台。在县城内东南隅,创建于明崇祯前,原名“乐台”。台在关庙内,与山门连一处,座南向北,面对大殿。系砖木结构,双层卧脊飞檐,脊顶置鸱吻兽头。该台采用“一梁八担”的结构方式建成,外观壮丽,气象威严,可三面开放。台柱上刻有花卉图案,窗扉精巧玲珑。前边一角缺一木刻金瓜,相传为名艺人裴小生在此扮演《太湖城》中的孙武,打雷碗时打失。

团队了解到在当地各年龄段都有戏曲爱好者,其中老年人占比较高,年轻人以陪伴老人听戏为主要目的,但也不乏真心爱好戏曲文化的年轻人。不少受访人员表示,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快节奏的生活很难让人挤出时间静下来听一部戏,同时受疫情冲击,民勤小调本就不易的生存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受访者提出民勤小调在短视频平台和网络媒介的宣传,能够有效达到扩大传播面的目的。

被采访者对大学开展的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大学生群体热爱并宣扬本地戏曲文化是非常好的现象,并且希望他们能够积极承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呼吁、关心、倡导当地传统戏剧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74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文化古韵延千里,二七精神传万家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象征。同时,“二七精神”作为红色基因,为古都郑州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记,与黄河红色文化紧密…… “豫河红传”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豫河红传”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书香满园 志愿同行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浪潮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寻杏坛校…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文化古韵延千里,二七精神传万家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象征。同时,“二七精神”作为红色基…

情暖敬老院,冬日爱飞扬

在这个并不算寒冷的冬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一群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寒假期间集结起来,一起走进了当地的敬老院…

山东大学生走入鲁源新村,探索文化赋能蝶变之路

曾经的鲁源村,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而如今,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借助丰富文化底蕴,将文化优势转…

乡情民情考察

返家乡乡情民情考察近日,一群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大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情民情考察活动。他们深入乡村、社…

最新发布

共同参与,收获颇丰
为向家长与村委会都展示我们这几天的教学成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是给家长一个交待、一个满意的答卷,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下乡志愿服务队于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
永远令人铭记的长征记忆
永远令人铭记的长征记忆2022年7月19日,珞珈成云实践团队奔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的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实践学习。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
多彩文艺汇演,绽放孩童梦想
多彩文艺汇演,绽放孩童梦想——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三下乡活动今天是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志愿服务队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就到…
【助推企业发展新格局,我们在路上】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许多社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盐碱地治理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
多彩文艺汇演,绽放孩童风采
多彩文艺汇演,绽放孩童风采——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三下乡活动今天是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花綦放”志愿服务队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就到…
笛梦支教团:防疫记心中
“笛梦”支教团:防疫记心中(通讯员:郑彤)安全问题,是教育过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而在当今疫情肆虐的当下,防疫问题更是时时牵绊着家长们的心。除了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安全保障,给孩子们创建一个相对安…
遗梦陕甘调研团前往陇南市西和县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博物馆中,看一眼文物,听一出老腔。7月14日,调研团成员周春梅前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博物馆进行调研考察。西和县博物馆成立于1997年,位于西和县中山北路…
走进潮州博物馆,感受潮州历史
为了深入学习潮州文化,感悟非遗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青行三下乡实践队伍来到了潮州市博物馆。17项国家级非遗、近40个工艺美术门类,让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天然地有了更多可能性…
黄沙之行,受益匪浅
今天是我们“青春飞扬•红花綦放”志愿服务队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活动的尾声,这段时间里大家一起努力的经历让我难忘,这段独特的经历带给了我新的感悟和体会。还记得第一天穿上志愿服…
广西学子三下乡:同心守护,共育成长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青春献礼二十大,家教家风促成长”实践团队一行20人赴广西北流市、博白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系列活动。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