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团队对于潮州花灯的理解,体会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之不易2022年7月18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广东省潮州花灯文化调研”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刘耀生工作室,“黄合利”号灯笼铺采访到刘耀生,黄秋权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们展示了不一样的传承人的风格,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他们身上重重的担子。 缘起儿时艺,传承授新人 “说起我跟花灯的缘分,从小时候四五岁吧,就开始跟父母学习起了做花灯,如果算上我这一代,已经是五代家传了。”刘耀生大师向我们娓娓道来。说起刘耀生大师,一件上了年代的红色背心,黑色短裤,配上一双人字拖。全然没有大师的架子,反而更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传奇。在采访过程中,刘耀生大师给我们讲解了他最拿手的鲤鱼花灯“广东的鲤鱼灯呢是属于闽南派,区别于北方麒麟派的两角,鲤鱼灯往往采用独角。”说罢还展示了一件鲤鱼花灯。 “工艺代表着工夫和艺术,这需要时间,唯有时间才能掌握这些工夫和艺术。”刘耀生大师如是说。在谈及潮州花灯的传承以及他对未来的展望时,他以这样一句话来劝勉想学工艺的传承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大师是这样讲:“如果有人肯学习,想学习,也能够听话,我愿意将我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只因为我现在是国家级的传承人,我有义务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刘大师看似平淡的话语其实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刘大师所学花灯乃为家族遗传,在潮州花灯的历史中。向来都是“传内不传外”,而刘大师的这一做法,将潮州花灯的传承跳出了固有模式,打破了枷锁,也让潮州花灯的传承变得更加的有希望。 图为刘耀生大师在向我们讲解鲤鱼花灯的制作技巧。图 葛俊杰 匠心独做工,花灯万家明 黄秋权,黄合利号第十一代传人,从小跟着父亲和祖父学习灯笼制作。益于父亲的严厉教导,黄秋权初中时就能把灯笼制作得有模有样。 黄大师是潮州传统花灯代表人物,他告诉我们,潮州花灯本来是有着“传内不传外”的规矩,但现在因为潮州花灯的现状会有所改变,制作花灯多年,他认为,花灯的制作需要耐心,要求能静下心考验制作人的耐性。这其实也是当代非物质遗产难以传承的一大原因,现如今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完成一个如此复杂的工作;现在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人们注重的是各自的效率,制作花灯这样的复杂工艺很难留住年轻人的心。黄大师说到,自己的儿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继续传承花灯这一门技艺。 说起花灯的制作。他认为,花灯的最开始部分是最困难了,传统灯笼有一定的规矩,据他所知,自唐朝开始便有了传统花灯,古代社会生活需要传统花灯,其用途非常广泛,不仅用于红白喜事,宗族祠堂也用于日常的照明,黄大师是传统花灯的第11代传人,他认为,作为老字号,他有责任保存并遵守祖辈留下来的规矩,所以,传统花灯的制造需要一定的传统使用规矩,他认为现代的花灯需要创新需要跳出传统。现代花灯的意义更多的是表达喜庆,传统花灯更多的用于宗庙门楼,需求大,但因工序繁杂,制作周期长,产量较少。黄大师认为制作传统花灯讲究熟能生巧,传统花灯的制作工序层层紧扣每一层工序都很重要,而且整个灯笼包括材料都是纯手工的,工期较长,收益较低,先是准备竹条然后是糊纸,然后写字,上檀油,这些工序无一不是人工制作。目前对于非遗传承的生活补贴较少,并且传统花灯制作工艺,费时,效益低。会导致群众的购买力降低,所以黄大师呼吁政府更加的重视保护,传承仍应有责任有义务一代代传下去,不应只局限于生计。 古城传古韵,花灯绘风情 潮汕语“灯”与“丁”同音,丁就是人丁,更有一番寓意,故一些祠堂和宫庙一年四季,灯笼长挂。由于旧时花灯在潮汕地区使用普遍,便有写灯笼这一行业。 灯笼的式样繁多,常见的有冬瓜形,葫芦形,还有柿饼形的,等等。要先用细竹篾编制,称灯笼壳,有场地的灯笼铺子可以在自己的店后设工场,雇工人制作灯笼壳,场地较小的,则向竹器店定做,灯笼壳编好后,贴上丝纸,写好了字,要一遍遍地刷桐油,桐油刷到差不多了,最后还要用丝棉纸用力的擦,使灯笼壳呈现光泽,这样可以在灯笼上写字。 不同造型的灯笼在用法上也有讲究,冬瓜形的是普通人家所用;葫芦形是旧时官府差役的巡城灯笼;圆形的一般挂在祠庙门前。还有一种白灯笼,是专为一些大户人家丧考妣而制作,女写“慈”,男写“严”及死者享年,白底蓝字无刷油,俗称“白灯笼”。谁家门前悬挂白灯笼,一看便知其家中有丧事。故潮汕有句戏语:“你经到灯笼免刷油”。 灯笼除了写上各姓氏和其灯号外,还要写上“千子万孙”、“长命富贵”、“财丁兴旺”等吉祥语。潮俗认为,灯与丁同音,写灯笼者是给人家赠丁赠福,以此为职业,会对自己“折福”。受此观念影响,在以前,一般读书人如果不是受生活所迫,是不愿意从事这种职业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7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挖革命文物的内涵价值,进一步引导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4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来到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陈雨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承载着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记忆,是山东省重要的红色学习基地。2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
桑语泽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为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红色历史,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14日下午……
张昕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1月20日,一支怀揣热情与敬意的队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土地。实践队此行并非仅为游览,更是……
董旭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18日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中这样写道。2024年2月18日,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孔素臻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风雨今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新时代的中国,国家的科技,人们的生活都在不断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也与时俱进,红色精神,始终贯彻着中国人们……
张业鹏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2024年2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实践队心怀敬意来到了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
谢欣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重温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探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传承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
李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