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学子三下乡:召开线上会议,讨论论文撰写
7月19日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团委“三下乡”理论宣讲社会实践队调研组召开线上会议讨论乡村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推进调研论文的撰写。
调研组召开的线上会议布置了需要结合纸质版问卷和电子版问卷的数据制作柱形图或饼状图图标的任务以及讨论论文撰写的其他部分,主要讨论了从纸质版和电子版的调查问卷数据中呈现出来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并进行了任务分配。
首先,主要问题是需要把前面已经做好的30份纸质版问卷数据分析和202份电子版问卷数据分析进行整合来制作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随后,小组各成员轮流发表对于“存在问题”的想法,从自己实地访谈和分析调查问卷数据是获得的信息,得知目前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现存的问题。经过成员间的相互补充,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最后决定“存在问题”分五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乡村教师结构失衡;第二部分,流动态势亟需关注;第三部分,教学环境有待改善;第四部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的政策支持力度欠佳;第五部分,地位待遇有待提高。在第一部分又分为四个小点,分别为年龄占比失衡,年轻血液不足、学历多为本科,缺少高学历教师、教授科目和乡村教师类型。在第三部分又分为三个小点,分别为任教时长和工作压力、教学设施和家长、学生不配合教育工作。在第四部分又分为两个小点,分别为职称评比制度仍需完善和乡村教师专业培训。在第五部分又分为三个小点,分别为工资待遇、政策补贴和社会认可度低。对于每个部分组员们都在用心打磨,精心研究,尽力把调研论文写的充实与内容丰富。
组会上还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探讨。组员邓亦祖表示受编制紧缩政策和教师职业决策模式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教师数量短缺、结构失衡的矛盾仍将难以解决。乡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没有足够的编制数额消解师资供需矛盾。随着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多项教师补充政策的相继出台,乡村学校的师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缓解。但按照现行的编制配置方式,乡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还将处失衡状态。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相对于城市教师来说,无论是教育资源、福利待遇、社会生活都相对滞后。向城性成为乡村教师的原初取向与现实追求,城市引力激发乡村教师单向城市流动,城市成为现代化的先导与主体,农村一直被动地跟随其后。从而导致乡村学校优秀教师逐步走向城市,乡村教师整体素养弱化。另一方面,乡村教师流向体制外,经商、考公务员、调离到其他事业单位或待遇较高的民办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这种趋利性流动导致乡村教师流动呈现出单向性,乡村教师出现结构性缺失,影响乡村教育质量,影响教师专业心理,导致乡村教师人心不稳,专业信念弱化、专业思想涣散、专业态度消极、专业方法滞后、专业情怀淡薄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乡村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乡村教育情怀,关注乡村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在这次的会议中,大家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一定程度上都有了思想深度上的提高,也明确了接下来撰写调研论文的具体方向,方向正确离成功的彼岸也不会太遥远。当然,在讨论过程中也会遇到的问题,组员内部也会产生争议,比如“流动态势”数据所呈现出来的数据分析结果该如何作为一个问题来表述和展开描写,但是经过组员们搜集资料和讨论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组员们都是目标一致,把这次社会调研高质量完成好,因此不会因为争议而产生矛盾,不团结的现象,而且结论就是在多种意见的相互结合中得知。
会议后,组员们也都照着会议上所分配的任务,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认真严谨地处理好自己负责的部分。组员甘志欣尽心竭力地完成关于文献检索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收集法等内容的撰写。由于部分内容之前有被撰写过,因此她适当参考了先前的表述,加之自己的理解在论文中合理运用。如文献检索法,我以原先的内容为大的框架,只对某些地方进行了改动——将文献资料与雷州市乡村中学的实际研究情况相挂钩,使其结合更加紧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心的偏移,将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实践基地的具体情况。
社会调研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研究学习工具,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调研还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连接的有效社会实践活动,对增加长知识与才干有功不可没的作用。调研组定能在本次社会调研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终审/赵欢 复审/吴舒真 初审/袁曦霖 撰文/孔诗淇 梁楚楹 邓亦祖 摄影/甘志欣 孔诗淇 梁楚楹 邓亦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79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