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滇青年心向党,助力乡村振兴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以下简称促进团)前往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老张营村进行走访调研。在调研中,乡村振兴促进团通过田间和村落实地考察走访,且在当地农民帮助下实践体验农活,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当地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业“烟叶+秋豌豆”套种模式,当地老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钱袋子日益鼓起来。
经下庄镇老张营村村支书付洪浩介绍,乡村振兴促进团大理分队与当地特色农业“烟叶+秋豌豆”套种模式的成功实践者农技员吴培昌取得联系,进行面对面访谈。
技术创新兴农业 一心为农增收入
农技员吴培昌耐心讲解“云南祥云由于气候特点总体为降水偏少,热量条件好,适宜烟草这种耐旱的经济作物的种植,烟叶一直以来是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一季一块地单种一种作物,农民的收入是单一的,想着作为一名农技员,就要充分运用手中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户多种出些好的农产品多增加些收入,所以就在想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找到烟草种植和其他作物之间的联系……” 促进团了解到“烟叶+秋豌豆”套种模式实现了一年两季的收成,云南的豌豆,尤其是对于冬季蔬果匮乏的沿海和北方城市,是客商们青睐信任看重经销的农产品之一,而 烟叶采摘后的杆是豌豆爬藤的“好帮手”,同时也节省了农户重新立杆的麻烦,降低成本。农户烟叶采收、烘烤、交售结束,又开始了秋豌豆的采摘与销售,收入来源一笔接着一笔,农户也笑逐颜开,忙得不亦乐乎。促进团得知,后来在“烟叶+秋豌豆”套种创新模式的成功基础上,吴培昌与同事们持续创新,发现一年三季“烟叶+秋豌豆+油麦菜”套种模式仍然成功,在原来老百姓收入翻两番变成翻三番,通过技术创新使得老百姓收入越来越好,当地农业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攻坚克难找办法 反复实践得成功
但在访谈的过程中,促进团成员从吴培昌的讲解中也了解到,现在成功的套种模式也经历了层层考验。首先,最困扰吴培昌的是找到能够与烟草套种且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的成本得到高回报的作物。接着是克服季节差带来的影响,例如豆苗不耐“秋老虎”高气温和一系列病虫害等。吴培昌说起来“在多次试验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心急晚上翻来覆去,曾经尝试过马铃薯,刚刚看见点希望,后面却发现整体套种困难大且对于老百姓来说成本高不划算。经过多次试种发现豌豆最适宜。但是问题又来了若与烟草套种,意味着秋季中豌豆,按照时令来讲是不太符合,豌豆的种植和采收正常来讲是冬种春收,如何找准播种的时间段尤为重要。由此又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试种,结合科学的方法和同事探讨,在反反复复的试验过程中发现立秋后播种最佳!”说着说着,吴培昌露出了笑脸,对于一名一心为农的工作者来说,能够不断创新技术,攻坚克难,为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想办法,就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回报。
先锋模范为农民 青年实践学农事
促进团从下庄镇老张营村村支书付洪浩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吴培昌作为党员,在乡村振兴,尤其是农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对待农业生产十分热心,为在田间地里的农户想办法。村支书付洪浩、农技员吴培昌与促进团交流时,通过朴素的话语对青年大学生给予建议,希望青年大学生们多多深入乡村与农业保持联系,多多学习了解“三农”,关心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珍惜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同时,大学生只和书本打交道是行不通的,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不怕失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接着,在村支书和吴培昌的带领下,促进团成员前往田地,在农民帮助下体验农活,促进团成员跟着农户动起手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在增长本领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行合一。”促进团成员表示:“现在下了农田,觉得自己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听见许多农话就是陌生词,但是结合实际操练后发现原来如此!结合从吴师的创新套种故事,作为大学生青年,应当敢于创新,虚心接受建议,要勤学苦练真本领,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占领学术前沿,努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创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0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