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三进革命纪念馆,感念渡江红色精神
7月20日,因为疫情原因,我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决定分开行动,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于是,我与家人一同前去幼时曾有幸参观过的革命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七月盛夏,烈日灼人,但仍旧难掩我心中的欣喜与激动。对于渡江战役纪念馆,身为一个地道的合肥人,我心中颇有感触。小学、初中,学校都曾组织我们前去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渡江红色精神,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这将是我第三次再度踏进这座神圣的红色殿堂。
渡江战役纪念馆始建于2012 年,是一座相对年轻的红色纪念馆,其最有特色,令我终身难忘的,便是它独特的建筑外形,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而在纪念馆的正前方,则是高耸入云的胜利之塔,塔高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矗立在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胜利塔是一座纪念塔,也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当再度踏入纪念馆内时,我猝不及防被扑面而来的红色气息震撼。《百万雄师过大江》陈列浮雕横跨一二两层楼,无论是从二楼还是底层望去,都能感受到一股振奋人心的滔天力量。浮雕上的革命先烈们栩栩如生,坚毅的眼神、紧握的双拳,风卷红旗肆意飘扬,浪打木舟破涛进发,他们直直地望向前方,望向曙光,他们的心里,装着自己无与伦比的祖国,他们的眼神仿佛在说:我们为党和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步入一楼,走进历史回廊。回廊的入口,是毛主席亲自书写的“人民的胜利”五个大字,为这悠长的历史拉开帷幕。
一路走过去,是黑白的记录照片,详细记载着当年的战争情况。最触动我的,是墙上数位革命先烈的照片。明明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却又是那么的熟悉,因为他们坚定的眼神,因为他们紧抿的双唇,他们身上,是再普通不过的棉布军服,有些甚至不是军人,那身最朴素的衣装,却越发衬的他们伟大与不凡。他们的面前,是刀山血海,是枪林弹雨,他们的身后,是亿万万老百姓。每一双伸出来扶住他们肩背的手,支撑着他们渡过一片又一片的江河。想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
一条长江,百万军民,红色党旗迎风而扬,小小木舟,撑起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最终汇成红色巨轮,载着劈风斩浪的革命战士横渡大江。
顺着历史长廊,我又来到了位于负一楼的革命烈士名录,那里是一片洁白如雪的纯净之地。那里的人很少,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放缓脚步,在名录碑前驻足。
我仔细的看着碑上的姓名,看到了许多。几个字的排列组合,是一个个家庭的付出,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灌溉了后辈的成长,他们却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在白色为主调的大厅正前方,是鲜艳红色为底的入党誓词。当我站定,轻声默念出那一行行的誓词时,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入党誓词为何如此简短,却又如此动人心扉。
一列列的姓名,一张张的黑白图片,都在告诉我们,那声红色的号角,那带血的军装,为了祖国以后没有硝烟,为了后辈不用再打仗,革命先烈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作为被拯救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够忘记,忘记那段带血的历史,忘记自己身体里流淌的,是鲜红的血液!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珍惜和平年代,珍惜蓝天白云,珍惜滚滚长江里,全部都是载满货物的巨轮。
生锈的勋章,闪耀的是新时代的光辉,铭刻的是烈士血肉铸成的丰碑。
这一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故地重返,三进纪念馆,却有了与幼时不一样的感觉,那是历史知识积累后带给我的最深刻感受,也是最直观冲击。
这次活动的举办因为疫情原因而有所限制,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使我更好的感受红色的氛围,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入党的信念。为期一天的参观,留下了我感动的泪水和激动的笑容。“三下乡”之路还很长,下一站红色之旅我将要去往何处,又将落下怎样的情绪和感动,我怀抱着对红色的向往,继续踏上实践路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