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泊镇历史文化展览馆占地315平方米,将建设美丽乡村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大水泊镇深厚扎实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以大水于氏家族、天福山起义为基础,着力打造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大水泊镇推介、展现、发展古镇文化的靓丽窗口。展览馆的规划建设以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为依托,立足大水泊镇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胶东文化特色,主要分为于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未来展望四个板块。团队成员在历史文化展览馆导学人的带领下了解大水于氏的悠悠发展史。通过导学人讲解,文字展览及流传至今的于氏族谱,团队对于大水于氏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据大水泊于氏宗谱记载,大水泊于氏源自河南省,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从古至今,大水泊于氏家族,文化传承,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如“一门三进士”、“父子同榜中进士”传为佳话。于氏后人继承先祖美德,不负众望,出现若干名人志士,如“抗日英雄于烺”、“书法名家于植元”、“军旅作家于肖玉”等。且于氏家族的儒家之风,传承近千年,名扬海内外,据统计大水泊镇被《文登学人》载入的就有300多人。若你徒步大水泊镇,一步一路都是红色的时光印记,天福山起义以大水泊始,于烺、于得水等走出大水泊,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导学人为实践团队讲解大水泊镇红色文化历史,光辉抗战岁月。“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是大水泊人民拥军精神的真实写照。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传承千年民俗,打造百代五谷。据导学人的讲解,实践团队了解到大水泊镇不仅文化方面颇具风采,而且在经济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西洋参,花香菇是大水泊镇的特色经济产物。对于大水泊镇西洋参,其历史悠久,文登作为全国最大的的西洋参主产区,积极刻苦钻研并优化培育方法,严格保障西洋参的质量,与国际接轨,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关键在“深耕”。为做“深”西洋参产业,大水泊镇还将进一步探索西洋参非药用部位综合开发利用,培育集药材种植、医药工业、商贸物流、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产业链。对于花香菇,积极开拓新型培育模式,发展产学研结合,加大技术服务力度,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冬夏两季生产的香菇周年生产项目,全面提高香菇质量和经济效益。大水泊历史陈列馆从传统齐鲁文化、史前遗迹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于氏家族文化等多侧面深入挖掘、形象展示文登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大水泊深厚的历史积淀,在继承和总结中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意义和主题。经心筑梦实践调研团队通过大水泊镇历史文化展览馆从文化及经济两方面生动了解到了文登区大水泊镇发展史,发掘历史中的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2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