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消息(通讯员 吕家豪 周陶雯婷 梅铭洋 毕艺骞 孙梓棋 报道)2022年7月18日,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走进基层、以爱筑梦“雏鹰·圆梦”美育教育团队祝站二中小学组在孙赛龙的带领下,共6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来到了祝站二中定点开展辅导活动。为培养少儿的感知能力,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志愿者们开设音乐课与开展古诗鉴赏课。
古诗内容丰富,春、夏、秋、冬,写景、咏物、抒情,应有尽有。学生读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诗词文化,而且能让他们学会正确发音,锻炼口语朗读能力,提高说话语感,让学生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古诗在遣词造句中讲究平仄、对仗、韵律,学生读古诗词,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诗,多背诗,能为其今后高雅风趣的谈吐、妙笔生辉的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霍姆林斯基说:“不能设想一个真正的人没有情感。实际上,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作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而“诗是最能陶醉儿童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古人常在诗歌抒发情感,对大好山河的热爱、建功立业的豪迈、对真挚感情的珍惜……任何一种情感,你都能从古诗词中体会。虽然无法亲身体会那么多的情感,但是多读诗歌的孩子,能从诗词中丰富内心世界,印证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随文识字,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格修养。
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背诵经典古诗,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文以载道,古诗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载体,是祖先运用了最灵动的、最睿智、最精辟的诗的语言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古诗词工于音韵,注重意境,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经典。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采,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古诗的学习和诵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对孩子优秀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午13:50志愿者们为五年级同学普及和推广农村音乐教育,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音乐已被纳入高考和艺术考试范畴,音乐教育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在中国,农村学校占比大,学生人数多,农村地区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经典古诗词融入音乐教学实现音乐与经典诗词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实现音乐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欣赏音乐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境界,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典咏流传这一形式,通过古诗词改编音乐作品,这一音乐教育形式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通过对经典古诗词和音乐的欣赏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志愿者们想要看到的,志愿者采用“经典咏流传”提升音乐教育实效,方式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创新之举,家庭和学校要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古诗词和经典音乐的教学和普及,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触和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审美意识情感和道德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利用古诗词改编的经典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和唤起思想感情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刺激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然后通过一定的思维拓展和联想,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引起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活动结束后,采访到孙赛龙,他说到:“通过经典咏流传这一形式,推动古诗词改编歌曲走进农村音乐教育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在音乐的熏陶中学习了古诗词的意蕴和内涵,同时提高了艺术和文学素养,可谓一举两得”(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2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