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探寻百年红色党史
心心向往,初遇延安
6月30日,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计划在延安市各区县开展与乡村振兴和红色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在收到本次延安暑期社会专项活动开展的通知后,立即开始精心策划与准备。在立项期间,团队成员积极思考,以专业特长为基础,投身圣地发展为目标,确定了本次的社会实践方向,并形成了完备的社会实践立项书。
深入洛川会议,传承延安精神
7月1日早上,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洛川会议旧址,展开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第一步。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红星和七个金色大字:洛川会议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修建的不算宏伟高大,但却肃穆庄严。上面还拉着一条红色条幅: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横幅的内容激励着人们的斗志。从纪念馆的大门望进去,院子正中矗立着一幅巨大的雕塑。走近一看,才知是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四大伟人的雕像。只见四大伟人的光辉形象被雕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风度翩翩,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似乎在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有关洛川会议的革命故事。院子里的两边分别沿着一条弧线有序地摆放着一块块展板,展板上的照片再现了当年的革命场景。
恰逢党的生日,本次实践团队所有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所有同志,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共同庆祝党的101周年华诞。
探访瓦窑堡,重现会议时
7月2日,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瓦窑堡,展开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并进行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挂牌。
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成功地完成了从士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策略转变。决议和报告内容不仅仅是确立了适应当时时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共民族主义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80多年过去了,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党中央在瓦窑堡的壮举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斑驳的历史痕迹,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瓦窑堡人牢记和继承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初入东征会议,找寻红色记忆
7月3日下午,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东征会议旧址,展开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挂牌的第挂牌仪式。
汽车驶过一条条蜿蜒的山路,来到今天的最后一个目的地——东征会议旧址。1936年1月28日至2月1日,毛主席曾在此居住,并在这里召开了彭德怀、杨尚昆、聂荣臻、叶剑英、左权等团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会上为东征部署了兵力,调整了干部,并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2月1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开始东征。在毛主席住过的中间土窑洞里,陈列有当时用过的长条桌、长条凳、墨盒,还有被子、褥子等办公和生活用品。看着墙上的东征路线图,我们似乎也回到83年前,当中华大地受到外敌来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杨家岭
7月4日早上,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实践学习。
一踏入礼堂,映入眼帘的便是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标语。礼堂中央,一排排简陋的条桌和木椅整齐排列,仿佛带人穿越回那场振奋人心的大会……
1945年4月23日,伴随着雄壮的《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
中国的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延安是历史的选择,是革命的摇篮;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践团成员将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政治内涵,在信仰与思想的精神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肩负使命担当。
寻根枣园,悟思党魂
7月5日,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枣园。实践团跟循枣园革命旧址的路线安排,在旧址中依次参观了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旧址、五大书记铜像、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14处革命旧址。通过本次实践学习,调研团成员见证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了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前辈们的艰苦卓绝、筚路蓝缕,让调研团成员深刻地了解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当代大学生应当知忆苦思,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奋斗,便不会拥有今天和平、繁华的生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深知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弘扬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在现时代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追寻领袖足迹,重温知青岁月——梁家河
7月6日早上,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赶赴梁家河,学习梁家河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60年代末,在那个缺吃少穿的日子里,在地处陕北,交通不便的梁家河村一定会是物质极大的贫乏。一群北京的城里娃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这里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习近平等北京知青到梁家河,首先过的四关就是“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然而他们远离城市、远离亲人、缺吃少穿、不能洗澡、风吹日晒、劳动艰苦、孤独无助……。
在这样的条件下,习总书记一呆就是七年,充分说明他心系群众,有坚定的理想信心,他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一位地道的梁家河人。我们怀揣着与习总书记离开梁家河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离开了梁家河。虽然风景留在了原地,但我们却学到了习总书记“严于律己,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踏实做事”的伟大精神,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忘不了这生动的一课,忘不了这美丽的梁家河。
百年大计,让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的城乡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不容忽视,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重要环节。
7月7日-7月8日,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进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与延安市延长县第二中学与开展定点结队教育帮扶。
计算科学与技术学生走进小学,开展了为期2天的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专项实践活动。“文明其精神,丰富其内涵”。成员们对学生进行了综合的技能测试,让学生明白重视艺术修养,提升艺术素质的重要性。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师生走进中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学习辅导需求。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实实在在帮助和解决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辅导需求。
党史学习实践团师生用专业知识,通过读、画、演、写等艺术形式启发学生,讲好延安精神,把红色基因注入到乡村教育和学生的血脉当中,激发内在动力,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中得到成长,深受老师学生喜欢。
延安精神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它是关于实践和认识、领袖和群众、政权和民主、政策和策略、历史的任务与党的自身建设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过程中,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一切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期以新的姿态、实际行动弘扬延安精神,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工作,做一名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