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讲好景宁故事,共寻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张坑村开展“赓续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追寻了红寨大张坑村的革命印记,回溯了革命时期属于大张坑村的峥嵘岁月。此次红色文化实践调研,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追溯红色记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张坑村的红色文化是该村最靓丽的一张金名片,实践团队通过寻访革命老兵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进一步宣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利用其红色革命圣地的历史底蕴助力大张坑村的振兴。
走近革命女民兵钟其花
在大张坑村,有一位叫钟其花的老奶奶26岁时在丈夫雷马兰的影响下加入了当地女民兵连,成为当时仅有的5位女民兵中的一员。而她加入的这支畲族民兵连,在解放景宁战争、反镇压之战、捣毁梅岐碉堡等战役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后期成功抗击土匪入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幸的是,团队成员在拜访钟奶奶家时得知,年逾百岁的钟奶奶已经在清明节过世,对此团队成员表达了深深的惋惜。随后,团队成员与其子雷启勋爷爷进行友好交流,详细了解了大张坑村过去的红色故事,并与雷爷爷一家进行合影留念。
雷爷爷向团队成员讲道,大张坑村在去年被丽水市评为十个红色地标村之一,该村革命时期一共有四十位民兵,五位女民兵,而母亲钟其花正是其中一名。在当时,男民兵在屋里开会,女民兵主要负责放哨、送饭;大张坑村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曾遭土匪、国民党反动派入侵,但在民兵组织的顽强反抗下,大张坑村才得以完整保留。所谓的民兵并不是正规的国家军队,而是农民凭借满腔的革命热血自发组织起来的,是用于保护农民的武装力量。团队成员了解到,雷爷爷是一位党龄四十多年的老党员,曾从事过教育行业,后来又返乡担任乡长、区长等职,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直到退休,一生为家乡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大张坑村,民兵精神代代相传,和平年代下老一辈的革命老兵仍鼓励子孙后代们好好读书,传承革命忠勇精神,为大张坑村的发展注入新一代的血液。
当谈及当地红色历史文化对大张坑村的经济影响时,雷爷爷有些哽咽了。他提到红色教育基地虽然造起来了,但是受当地位置偏僻、村民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大张坑村的村民,也无法很详尽地讲述发生在大张坑村的红色故事,该村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很小。因此,如何更好地带动当地村民弘扬当地红色基因、展现当地红色底蕴,是大张坑村未来发展值得思考的。
属于四代从军家庭的故事
在大张坑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四代从军,始终不渝地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雷玉荣的爷爷雷景三是畲族游击队的组织者之一,曾于1949年率领民兵追击国命党,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解放后又歼灭土匪势力,其带领的民兵队被授予“剿匪模范民兵队”。而雷玉荣的父亲雷宗庆也曾当过民兵,参加了1957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并与毛泽东主席亲切合影留念。雷玉荣在1966年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其子雷伟华也曾当过四年兵,退伍后搞养殖种植,带领当地村民改善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雷玉荣的孙子也向往军旅生活。
走进雷玉荣爷爷的家中,雷爷爷外出干活不在家中,团队成员便对其妻子雷奶奶进行采访。面对家中墙壁上悬挂的一张张革命老照片和一些荣誉奖状,雷奶奶一一向团队成员讲述了这些革命印记背后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当雷奶奶被问及是什么原因让她在体验了战争艰苦生活,看着村里其他参军者牺牲战场后还鼓励自己的儿子当兵,她这样回答“年轻人当兵是应该的”。雷奶奶表示,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祖国和平,年轻人理应冲在革命前线,哪怕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在此次与雷奶奶的谈话中,团队成员获益匪浅,深刻认识到即使身处和平年代,青年人也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国家社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奉献中彰显青春本色。
走进大张坑村这个质朴的村庄,随处可见历经沧桑的木头房屋,门前院子里鸡鸭成群,这个看起来简单落后的小山村,却拥有属于它自己的革命基因。家家户户屋内贴有毛主席像,村民时刻将拥护国家爱戴党的信仰铭记于心。据统计,大张坑村先后有29人入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时期的革命战争,在革命时期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大张坑村依托当地丰厚的红色资源,将原先的人民大会堂进行承包,开设了红色研学基地和农家乐,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青年人来到大张坑村,将产学研结合起来长知识增才干,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使得大张坑村这样一个革命老区在红色基因的弘扬与传承中走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