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燥热的夏天,为了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了“逐星熠梦,久伴同行”的留守儿童支教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近年来对留守儿童已经有不少关注,也出了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并在有效落实中。但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仍占了农村儿童的很大比重,他们在心理健康、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7月3至4日,我来到了芜湖市无为市陡沟镇忠台村的一户人家,送去温暖和慰问。志愿对象是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一个小女孩,小名叫小凤。初次见到小女孩感觉她很顽皮,和一般印象中的农村孩子不同,小姑娘挺活泼的。随后我初步了解了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小女孩平时一日三餐都很简单,早上一般只喝粥,吃的蔬菜是自家种的,偶尔买些水果。小女孩基本没有什么玩具,会和幼儿园的小伙伴一起玩,没事也会和奶奶聊聊天,并不会感到孤独。接着我对孩子进行拼音、汉字、画画的辅导,最让人惊讶的是,家里竟然没有书桌,写字只能趴在高一点的凳子上,更不用说台灯了。家里仅有一本儿童的启蒙识字书,平时接触汉字少,所以小女孩的识字量要比同龄孩子少。尽管如此,小女孩还能背得了古诗,所以还算差强人意。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农村还算不错,但是相比大城市的孩子,她的语言沟通能力还需加强,问她问题有些听不懂,有些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可能小女孩年龄太小的缘故,她一直很乐观,懂得感恩家人。就目前与小姑娘两天的交流来看,并未出现大的心理问题,她很懂事,学习也很认真,不过如此落后的环境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了解到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仍然不在少数,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有较大的心理问题。他们分为不同年龄阶段,像小凤这样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很淳朴,干净纯粹。由于他们年龄太小了,心智尚未成熟,仅仅只需要爱和温暖。然而随着年龄逐渐增大,隐藏的问题就暴露了。长期缺少了父母的陪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没有了心灵的沟通,孩子遇到困难缺少鼓励容易放弃,对问题的是非判断有些把握不准,也缺少安全教育。隔代教育更是容易出现老人溺爱孩子、把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思想观念教给孩子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解决,很可能对孩子的三观造成不良影响。父母要担起责任,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相对于城市孩子而言,乡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相对前几年而言,尽管现在农村变化了不少,但是普通家庭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对于更高层次的需求难以满足。农村的留守儿童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大部分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家庭贫穷。农村家庭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只能外出打工,加上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孩子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校也很难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国家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大学生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是很适合的,这是自我价值的一次实现。很多大学生曾经也是留守儿童,可能曾经有爱心人士也帮助过他们,如今再次投入到社会中去,他们与留守儿童的年龄相近,能更好的体会留守儿童的心境,这是爱的传递。
新时代的学子要发扬服务社会的精神,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感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