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百越之地•壮美八桂”小分队实践成果汇报
为了发挥大学生在深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队员各自的家乡,即辽宁大连、辽宁阜新、河北张家口、山东滨州、广西南宁、福建福州、黑龙江佳木斯、山西晋中,组建共八支小队,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以及组织六个方面调研乡村振兴。其中,“百越之地•壮美八桂”广西分队从文化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两个方向出发,对广西民族博物馆、老南宁文化街区-三街两巷、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中东镇进行实地调研。
走进民族博物馆,探索文化的力量
6月29日,小分队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根据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规划,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部分发展:一是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二是培育乡土文化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小分队根据这三个方向对民族博物馆展开针对性调研。
小分队近距离观赏了铜鼓和壮锦,它们有着美丽的图案纹样,表现出广西先人的智慧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铜鼓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历史文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中化文化的瑰宝。广西政府正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开发铜鼓系列、壮锦系列的文创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此类文创产品在东盟博览会和世博会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成员还深入了解了左江花山岩画这项世界文化遗产,岩壁上留存有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画,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广西政府探索出“乡土文化+”模式,利用花山岩画、少数民族村寨等文化遗产价值,着力提升景区文化“软实力”,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脱贫路子。广西民族博物馆还特别展览了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经过馆内介绍,成员了解到博物馆根据市场需求定制桂绣产品,让当地村民施展才华。民族博物馆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乡村旅游项目的科学开发,实现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走进文化街区,感受历史的魅力
6月30日,分队成员走访了老南宁文化街区-三街两巷。置身于明清特色的民居群中,用手抚过墙上的一块块青砖,恍若在与老南宁人对话。每一栋楼都是厚重的历史。三街两巷中的金狮巷民居群是南宁市区唯一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以青砖绿瓦为主基调,整个街区再现明清特色建筑文化,集中展示了明清岭南民居,吸引了大批当地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中历史的韵味。漓江书院、南宁市瓯骆汉风陶瓷博物馆也集中落位于金狮巷民居群,形成文保集中片区。街区通过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街区文化与特色产业聚合发展。
走进乡村,调研农业的发展
7月2日,小分队前往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中东镇进行实地调研。成员采访到中东镇原副镇长,了解了中东镇的发展情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尤其中东镇入选了2021年农业强镇,足见中央对中东镇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取得的成果的肯定。成员还采访到了中东镇的村民,村民们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生活越来越好,对镇政府的决策十分满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遇到的困难,成员也将这些问题与镇政府进行了反馈,起到政府与村民间的桥梁作用。
接着,成员参观调研了中东镇的农业种植园区,主要参观了火龙果、蜜柚、甘蔗、坚果、桉树种植区。经过相关人员的介绍,成员了解到其中蜜柚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统一使用水果套袋等物理技术进行防虫害,大大提升了蜜柚的品质。甘蔗产业是扶绥县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00多万亩,良种化达100%。同时,中东镇在努力做大澳洲坚果产业,把中东镇打造成重要的坚果种植基地。中东镇还开展消费扶贫,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中东镇优质产品,进行多渠道销售。政府通过这些产业,把中东镇的特色农业做强做大,真正实现富民强镇的战略目标。
实践感悟
通过对博物馆和文化街区的针对性调研,成员认识到广西政府将民族文化融合乡村振兴所做出的努力,例如加强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通过文化品牌效应和文旅融合的模式,全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在乡村的实地采访和调研,成员了解了乡镇政府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种植园产量,以工业化思维理念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和总量。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传承人,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助推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97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