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畲服展魅力,文创促振兴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作者:徐也茗 董雨晨 莫可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讲好景宁故事,共寻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丽水市景宁畲依缘民族服饰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采访了畲族服饰非遗传承人陈卫娟女士,亲身体会了畲族服饰的魅力,同时也了解了畲族服饰非遗在传承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并为此提出如何利用畲族文创产品促进畲族服饰非遗的传承,从而进一步推动景宁乡村振兴进程。

体验畲服魅力

畲族服饰作为畲族文化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寄托着畲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自信。2008年,畲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景宁畲依缘民族服饰馆是一家专门从事畲族服饰定制的民族服饰馆,队员们刚踏入馆内便感到一股浓郁的畲族之风扑面而来。馆内展示的服装上点缀着极具特色的畲族花纹图案,镶嵌着色彩鲜明的彩带,展现了畲族服饰的魅力。

在参观过后,团队成员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畲族服饰颇感兴趣,迫不及待地在传承人陈女士的带领下换上了畲族服装,亲身体验了畲族的凤凰装,深深地感受到了畲族服饰中所蕴含的的民族之美。

与摆满了畲族服饰的外屋相连的,是一间小型的成衣工坊。其中囊括了打版、手工缝制、机器绘图刺绣等数道工序,实践成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到了畲族服装的制作流程及成衣工艺,也找到了一些与自己服装专业课相通的地方。

对话非遗传承人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之中,实践成员有幸采访到了省级畲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卫娟女士,并且了解到她在从事畲服行业的这二十余载,一直奉行着文化传承、客户至上、诚信经营、技艺创新的理念,为发扬畲族文化、助力景宁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畲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一个民族。”谈到畲族文化愈发被人淡忘与畲族非遗濒临失传的窘境,陈卫娟女士的语气也变得低落。但正是这样的境况,使她萌生了创办畲依缘民族服饰馆的想法,“畲族服饰上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我们畲族的一些文化,所以我就想在通过我们自己的服装把畲族文化给传扬出去。”

陈卫娟女士创立的畲依缘民族服饰馆不仅能提供畲服定制,还推出了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创产品。热爱畲族工艺品的她,将代表畲族信仰的凤凰图腾与畲族特色的刺绣互相结合,将民族元素与时尚元素充分融合,制作出具有畲族特色的手提包,通过推出文创产品带动景宁经济发展。

除了创办畲依缘民族服饰馆以外,陈卫娟女士还常常会去学校为学生们讲解畲族服饰、宣传畲族文化,借此培养年轻一代对畲族服饰、畲族文化的兴趣。

陈卫娟女士认为,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帮助下,畲族文化有了更多的宣传平台,传承人们也有了更多参观学习的机会。

然而,畲族非遗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充满着艰难坎坷。在采访中,陈卫娟女士也提到,由于畲族服饰的民族韵味强烈,受众群体的范围较为狭窄,因此,怎样使畲族服饰走向市场、面向全国,成为了目前畲族服饰传承与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本次实践活动对团队成员来说意义非凡,不仅感受到了畲族服饰的魅力,也了解到了畲服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不易。纵使前路崎岖,仍需砥砺前行。非遗传承之路必定布满荆棘,但总有无数传承人身披盔甲探索前方;乡村振兴之道必定步履维艰,但总有无数青年人扛起重担勇往直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景宁能进一步更好地利用畲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文创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探索属于景宁畲族自己的振兴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98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春伴夕阳,共谱爱乐章

关爱老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成员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为了传递温暖与关爱,展现青年担当,增强同学们的奉献意识和道德素养,特意开展此次活动。2025年3月30日,池州学院机电工…… 陈小燕 查看全文 >>

忆改革峥嵘,逐时代新潮——改革开放纪念日

忆改革峥嵘,逐时代新潮——改革开放纪念日为了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弘扬改革精神,激发人们逐梦新时代的热情,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特…… 陈小燕 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走进黄河文化馆,领略母亲河的泱泱风采
为探寻黄河印记,讲好黄河故事,2022年7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河小青”社会实践团走进东营市黄河文化馆,以“读懂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行动指南,针对展馆内红色革命、黄河生态、人物历史…
党委书记来访,离别浓情在即
党委书记来访,离别浓情在即2022年7月20日,今天是青岛科技大学擦亮“济宁红”红色传承梦之队的队员们在济宁市任城区南刘村的第六天,也是最后一天。经历了六天时间的相处,队员们和小朋友们之间建立了深刻的…
参观黄河生态文明环境教育基地,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继续践行“黄河战略”,2022年7月9日,山东理工大学河小青社会实践团走进黄河生态文明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系列绿色环保公益活动,为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长江师范学院开展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需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协同配合,紧扣目标,攻坚克难,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
河南师大学子三下乡:走近“母亲河”,探询绿色美
(通讯员张倩肜一冰))白河为黄河源区的典型弯曲河流,是流经南阳市区最大的一条河。为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树牢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加深青年学子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2022年7月19日…
梦想未完待续
梦想未完待续7月20日,经过四天与孩子们的相处,志愿者们在农家书屋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要告一段落了。在这四天中,有欢笑有吵闹,孩子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力气和用不完的精力,志愿者们每天虽然疲惫但也都乐在其中…
传承黄河文化,践行青春力量|河小青社会实践团走进黄河文化博物馆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小青社会实践团为了解黄河文化并传承黄河文化,于2022年7月3日走进了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博物馆。本日是实践第一天,实践团全体人员前往了东营市东营区黄河文化博物馆学习黄…
南刘村书屋之旅圆满结束
南刘村书屋之旅圆满结束7月20号,青岛科技大学擦亮“济宁红”,红色传承梦之队在济宁市南刘村农家书屋的趣味实践课程已圆满结束,在这几天里,实践队线下活动队员们与孩子们相处十分愉快,感情深厚。实践队为…
三下乡之党史宣传
随着暑期的到来,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史宣传队”的行动也开始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宣传建党精神、学习党史知识等为主题。党史宣传组员郭梦一在自己家乡进行了党史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使她受益…
护黄河之水,享生态之美|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渤海之滨、山东省东营市境内,新、老黄河入海口两侧,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